支付遭累失信心 胡亦嘉須取捨
街口支付由開發工銀前董事長鬍定吾之子胡亦嘉(見圖)創立。(本報資料照片)
在街口出面釋疑「資金不受影響」後,大型電商陸續恢復收單,算是吃下定心丸。不過對金融機構而言,更重要的是用戶信心。在街口金科陷入官司糾紛同時,很難讓人相信「母公司有事、子公司完全沒事」,時間拖愈久、對街口支付的傷害愈大,必須速戰速決。
街口支付由開發工銀前董事長鬍定吾之子胡亦嘉創立,因爲在大陸工作關係,他見證行動支付崛起,2015年街口App一上線,就快速席捲各大通路,建立龍頭地位,就此開啓臺灣行動支付的百家爭鳴。但胡亦嘉不以此自滿,他想把支付寶的成功經驗,整套搬來臺灣。
胡亦嘉忽略臺灣金融體系與對岸不同,企圖藉衝撞打開市場,因而多次槓上金管會,他曾公開批評時任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與證期局長張振山是騙子、小人,雙方關係急凍。但也被金管會抓到街口支付辦理資金貸與有內控缺失的重大疏失,被暫停執行董事職務。
甚至此次風暴核心的街口金科,其實就是胡亦嘉當年爲推廣「託付寶」,爲街口支付部分業務遭限制而設立的公司。然在與金管會鬧翻後,爲了避免街口支付遭受波及,找來支付業務老手梅驊擔任董座,街口支付才慢慢淡去胡亦嘉的個人色彩,走向專業治理。
結果沒人料到,街口金科與泰山間的股權交易糾紛,又把街口支付拖了下水。雖然制度保障下,商家迅速回頭,算是在第一時間成功止血,但用戶信心出現裂痕,必須花更多力氣維繫用戶信任,成本難以估計,而街口支付須揹着街口金科這個負擔,更顯舉步維艱。
對胡來說,街口支付是畢生心血,很難輕易割捨,但支付靠的是信用,沒人會想把錢交給「看起來會出事」的公司。胡亦嘉若無法儘快讓官司落幕,就得想辦法切割,否則遲早「成也胡亦嘉、敗也胡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