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百味錄】絲絲/我的Podcast人生

國高中準備聯考的季節,窩在書桌前,一邊唸書一邊聽廣播,總能讓焦慮不安的心得以喘息。主持人的聲音溫暖且動人,播放的音樂輕輕柔柔,是考生最好的陪伴。那時心裡有個小小的願望在萌芽,希望有天能成爲在空中陪伴別人的人。

無奈大學沒有考上大傳系,畢業後面試了幾家電臺也沒有獲得錄取通知,這個夢想隨風而逝。未料,一切因爲突如其來的疫情有了變化,三個月的居家辦公,人生有了空檔,少了通勤、少了吃喝玩樂,時間忽然多了起來。年少時對聲音的喜愛一直還在,砸錢買了麥克風、研究剪輯軟體,開始製作自己的Podcast。

一開始什麼都不懂,聲音錄起來太近、背景有雜音、訪談節奏不順。第一集播出後,點擊數大概只有家人、好友加我自己的反覆播放。奇妙的是,每次錄音後,我的心異常踏實,以往那種莫名躁動的空虛感消失了,就像終於找到一件願意爲它熬夜、失敗也甘願的事。

除了內容企畫與主持,Podcast也充滿不少考驗,如後製、行銷、上架平臺、觀衆迴應等。有次錄音途中,鄰居家的裝潢聲音「咚咚咚」像是要打穿牆壁,我一邊錄音一邊深呼吸,最終花了三個小時才剪出勉強能聽的版本。還有一次訪談對象臨時取消,我硬着頭皮自言自語錄了一集,講起過去的一段職場黑暗期,竟意外成爲當月收聽數最高的一集,或許聲音的力量,真誠比內容更重要。

有一回,我在節目裡聊到自己中年跟隨內心的聲音,轉職爲自由工作者的心路歷程,居然收到一則陌生聽衆的留言:「謝謝你願意坦白自己的迷惘,我現在也正在職場十字路口,聽完你的故事,感覺不那麼孤單了。」那一刻,我感受到「內容創作」不是華麗詞句的堆砌,而是情感交換。

做Podcast,沒人會告訴你要做到第幾集纔算成功,沒有考覈或獎金制度。但當收到聽衆留言:「謝謝你陪我度過難熬的一天。」「你那集我聽着聽着就淚流滿面。」證明我的付出都沒有白費,真實抵達了某個人心裡最需要的地方。

Podcast也讓我重新整理過往的人生經驗,將職場的低潮、生活的困頓,轉化爲一段段故事。以前那些看似沒用的回憶,此刻居然成爲他人的借鏡與慰藉,每一次說出口,都是自我整合的過程,也讓我更加認識自己。

朋友問我:「做Podcast有賺錢嗎?」我笑說:「還沒有,但值得。」我學會傾聽、說話、等待及沉澱。

節目不知不覺已悄悄邁入兩百集。我依然會爲剪輯熬夜、爲點擊數失落。但更多時候,我已學會放下,改用「陪伴」來定義聲音的價值。這條斜槓之路,開拓出屬於我的另一種專業感與成就感。

在這眼花撩亂、變化極快的世代,Podcast給了我一方安靜角落,讓我學會,真正的聲音,不是譁衆取寵,而是爲了在某個時刻、某副耳機裡,輕輕地被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