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間=教室=全球倉庫,威海臨港的電商產業正加速走向世界
(原標題:直播間=教室=全球倉庫,威海臨港的電商產業正加速走向世界)
威海臨港區打造“流量密碼”園區,構建“4+N”電商矩陣
從直播間到全球倉,流量變銷量
3月19日下午4時,在位於威海臨港區的威海市電商賦能中心一樓直播間裡,威海海洋職業學院學生李夏晴熟悉好帶訓企業的選品,調整好補光燈的角度,開啓了當天的直播。在帶訓企業導師的帶動下,李夏晴逐漸進入狀態,專業熟練地介紹起產品性能。
李夏晴是電子商務專業的大二學生,她的課程表上,每週一到週六下午都標註着“企業實戰課”,她的直播臺本裡既有專業課的營銷理論,也記錄着帶訓企業導師傳授的技巧。“自從來到這裡實訓,不僅學到了學校裡學不到的知識,還豐富了實踐經歷,有了額外的收入。帶訓企業主張在幹中學,我們在集中培訓的第三天就上播,在實戰中學習直播底層邏輯,第一次直播了40分鐘,銷售額就達到7000餘元。”她笑着說。
李夏晴所在的帶訓企業是威海博辰戶外用品有限公司,主營充氣帳篷等戶外露營周邊產品,曾經一度因電商人才短缺陷入發展瓶頸,這也是臨港區大多數電商企業面臨的困境。爲幫助企業從“人才荒”中突圍,臨港區集聚“政校企”三方資源,創新推動電商學院項目,構建“理論教學+基地實訓+企業實戰”的三維培養體系。
“這種精準化的人才輸送模式,讓企業節省了40%的培訓成本。我們企業已經引入了10餘名電商專業學生,經過定向培養逐漸成長爲成熟的主播,助力企業進軍抖音直播露營產品賽道的頭部企業,今年銷售額有望破3000萬元。”看着抖音直播後臺實時跳動的成交數據,威海博辰戶外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超信心十足地說。
據瞭解,威海市電商賦能中心運營一年來,已吸引20餘家電商企業進駐,累計培育主播近百人,帶動企業平均增收15%。
威海市電商賦能中心只是臨港區新打造“流量密碼”園區的北區部分,而更大的“流量引擎”眼下正在南區蓄力。4月即將啓幕的“臨港·印象山東”旅遊購物中心,集合了威海優品、美食、知名企業特色產品等資源,線上線下協同打造威海消費新地標。
“‘雙向聯動’是這個園區產生大流量的創新密碼。”臨港區商務局電子商務科科長張曉玲介紹,園區全部建成運營後,北區電商企業的線上貨盤可以放到南區進行線下銷售,同時南區的線下產品也將放到北區進行線上直播,讓流量轉化爲銷量。年內預計引入客流量超50萬人次,引入電商從業者超千人。
本土電商漸入佳境,臨港區又將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正在建設的速賣通華北最大單體出口一體化物流園區——“韓日流向倉”項目,將把原本分散在不同區域的存儲、發貨、集運、分撥等功能彙集到同一園區內,集中作業,大大提升包裹出庫時效。項目預計在今年“雙十一”購物節前投入運營,從威海港發出的貨物大概3到5天就可以送到韓國消費者手中。
同樣作爲跨境電商企業連接日韓樞紐站的港明跨境電商產業園,去年3月正式運營,集園區運營管理、跨境電商進出口、一般貿易進出口和跨境供應鏈等多功能於一體,現已吸引20餘家對韓跨境電商出口企業、代採企業、物流企業等進駐。將依託臨港區的政策、區位優勢招大引強,計劃到2025年底,產業園進駐企業超40家,跨境電商進出口額超10億元。
從“直播間”到“全球倉”,臨港區電商產業正在加速崛起。如今的臨港區,海運快件監管中心、日森跨境產業園、港明電商產業園、速賣通韓日流向倉等四大載體撐起的“4+N”電商矩陣正在釋放巨大能量,去年臨港區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21.5%、外貿進出口增長15.9%。
(大衆新聞·大衆日報記者 鄭莉 通訊員 姜凌春 王威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