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北捷婦、臺大男都有錯 心理師3點分析:衝動纔會帶來問題
73歲曾婦強勢要求讓優先席,反遭臺大男踹飛。(圖/翻攝記者爆料網)
白髮婦人拿提袋挑釁男乘客,要求對方讓出優先席,反遭踢飛的事件,白髮婦被起底是73歲曾女,曾涉及竊盜罪,男乘客則是臺大畢業生。諮商心理師蘇琮祺1日以「爽情緒、談道理、看利益」來談北捷搶優先席風波,「先講結論:年長女士是錯的,年輕人是錯的,大哥是對的。」
不少網友看到臺大男把曾婦踢到對面的椅子上,內心一陣快活。蘇琮祺指出,這種想法很直接、很本能,因爲在極端的情緒下,會有想重新取得優勢或掌控感的自然反應,但也伴隨着最高的風險,「我們無法知道眼前這位年長女士,是否有身體或心理上的健康問題。一腳踹下去,也許當下很爽,但隨之而來的,可能是對方受傷、司法糾紛,甚至各種麻煩的延續。衝動的代價,從來都不只是那一秒鐘的情緒發泄而已。」
事發後,曾婦過去的黑歷史紛紛被扒出,許多網友認爲她被踢是「活該」。看在蘇琮祺的眼裡,他抱持不同的觀點,提出質疑:「面對一個不講理的人,以暴制暴真的就是最好的方法嗎?在那個車廂裡明明還有空位,她卻選擇靠近、甚至動手搶座,這種行爲的確令人不滿。但那一腳真的就能讓她改變?能讓社會互動更好?還是隻是讓自己『爽』了一下,卻可能惹來更大的麻煩?」
而幾天前,新竹市政府民政處長挺打罵教育,被很多人批評作法落後、錯誤。蘇琮祺好奇,那爲何人們看到北捷搶座踹人事件時,卻普遍給予掌聲,「這背後是不是有些矛盾呢?」他認爲,當今天大家用「她不對」來爲自身的行爲辯護,等同落入情緒合理化的陷阱,「道理的討論,若缺乏穩定的原則與一致的標準,很容易變成爲情緒服務的合理化工具。」
蘇琮祺表示,搭捷運到目的地可能花10幾分鐘,踢人的快感不過幾秒鐘,但後續恐怕要承擔跑警局、應對媒體、法律責任或心理壓力,此時理性評估與風險計算就顯得重要,「到底哪種行爲纔是對自己真正有利呢?」
蘇琮祺常提醒自己:「當一個人會對我們不友善、選擇侵犯與冒犯,往往是因爲他正在承受屬於自己的不幸;與其和他爭輸贏,不如退一步,讓自己的幸福不被影響。這不是懦弱,而是懂得保護自己。畢竟,與不友善的人保持距離,是心理健康的防線之一。」他理解每人在不公不義前,會想討公道、維護尊嚴,但更想呼籲「情緒不是問題,衝動行爲纔會帶來問題。」
蘇琮祺接着讚賞事件中挺身勸架的男子,處理方式既成熟又有智慧,「也許難以改變兩人發生衝突的結果,但卻讓我看見額葉功能能夠好好發揮功能的人是怎麼因應衝突的。理性的進步社會,不會要你壓抑情緒,而是學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最健康的迴應方式。」
◎《中時新聞網》取得蘇琮祺同意,轉載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