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扮溫和大象不進化成迅猛龍 電視臺如何在叢林求生?
浩子和於美人的「請問你是哪裡人」寫了分手信,跟電視臺告別。圖/衛視提供
於美人、浩子搭檔衛視「請問你是哪裡人」兩週前結束錄影,製作單位寫了一封信給電視臺,掰了合作3年的關係,於美人表示:「我們都在面對新的變局,但在過程中都變得不知所措,即便努力掙扎,也很無力。」
電視臺和製作單位的關係永遠是主和客,主人權力大,握有生殺權,總聽說電視臺因爲節目收視率不好砍了製作單位,沒想到這次是製作單位反過來寫分手信,要不是在此之前受盡委屈,怎會有錢不賺,揮手瀟灑離去。
衛視是外商,過去被認爲算是比較「有錢」的單位,來本土投資節目也做得不錯。但這幾年大環境不好,原來的老闆換成福斯,不久又換給迪士尼,不瞭解臺灣市場的人,只看報表數字做事,收視率不好就一刀切斬立刻換掉,這過程中,好的製作公司、好的案子根本還來不及培養觀衆,例如巴鈺和坤達的「比賽開始」、ELLA和李玉璽的「鴻門家宴」,一季收工,不留痕跡。
巴鈺和坤達的「比賽開始」雷聲大雨點下,一季就沒了。圖/衛視提供
ELLA和李玉璽的「鴻門家宴」做了一季,未來還可能有下一季,但現在還在討論中。圖/衛視提供
於美人和浩子的「請問你是哪裡人」能做3年,表示有一定的觀衆基礎,內容被換手的電視臺高層改來改去,改得好,當然全員鼓掌,偏偏改得不好,收視差又來怪製作單位。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每一季都在等的新合約,因爲節目一季一季籤,合約沒來,大夥撐在那裡進退維谷,衛視總回「公文籤送中」,據說,這紙公文,要先送香港,後送上海,有人打趣說,最後送上月球了。
於是,就發生製作單位炒了電視臺的事件,如同員工不爽,甩鍋老闆走人,不幹最大,不必事事委屈。
於美人提到節目收視下滑的其中一個原因,「哪裡人」是帶狀節目,過去一週播5天,觀衆粘着度高,「去年開始,電視臺有新的考量,改成每週新播3天,重播2天,節省製作費。但觀衆每次都看到重播,於是轉到別臺,一旦看習慣別臺了,怎會再回來看我們?」
於美人認爲帶狀節目從過去一週5天變成3天,將留不住觀衆成惡性循環。圖/於美人臉書
這是電視圈很嚴重的問題,而且並非衛視帶頭這麼做,而是前幾年,三立率先把帶狀的「國光幫幫忙」、「型男大主廚」等帶狀節目改成周播4天后,效應開始擴散,各臺都跟着模仿。就說衛視之前製播的許效舜領軍一羣小諧星短劇節目「瘋神無雙」,本來每週播兩天,後來改成每週一天,最後甚至隔週播。
老牌節目「瘋神無雙」曾一個月播8集,後來或爲4集,最後剩下2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本報資料照
這不僅發生於美人所說的觀衆流失就再也回不來的狀況,還讓製作單位面臨生死存亡的窘境。試想,若一個製作團隊,手上只做這一檔節目,「瘋神」本來每月有8集收入,可以養活10個工作人員,先砍成4集,再砍成2集,進帳只有原先的5分之1,爲了活下去,製作人只好裁員縮減支出,一個人當三個人用,最後拉久的橡皮筋等着繃斷。
衛視另一個問題,是直到前陣子,才把節目放上網路,原因是之前有自己的OTT平臺,但並不廣泛,後來認爲節目放上網路,會衝擊到本體電視收視數字,所以一直放着沒做,起步比各臺都晚,但有些製作單位回測效果,其實把節目放上網路,完全不影響母體收視,原因是:兩邊看的族羣不一樣。觀念舊的,會認爲影響巨大,但願意跟新媒體接軌的,就會發現兩邊的族羣重疊性並不高,還在重傳統,不接軌新時代,結果會兩頭空。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電視製作已到危急存亡的階段,很多戲劇、綜藝在電視裡首播,收視率都低得可怕,導致電視臺廣告業務難做,價格一再崩跌。YouTube和Facebook成了最大受益者,你想想,經營一家電視臺,你要養大批員工,或拿大筆錢外包給別的製作單位制作節目,最後收視率低,八成以上拿不回成本,可是幾乎所有節目都在播完後都主動上傳YouTube供觀衆觀賞,或在依附在Facebook裡,YouTube、Facebook變成了過去電視臺的角色,卻不必花一毛錢去養員工,或去賭節目成敗。
YouTube只需跟上傳單位談分潤,點閱數字破一個界限,收了許多網路廣告費後,再照比例回饋給上傳方,這些年,廠商下廣告給電視臺和新媒體的比例已經失衡,從過去重電視、輕網路,直到去年已碰到死亡交叉,網路拿的廣告費已經開始超越電視,最近走紅的「全明星運動會」,單支影片都超過百萬點閱,YouTube從中獲益,電視臺、製作單位也拿到一定比例的分潤,但影響了電視臺本體收視?其實沒有,而且還拿回一部分成本。
「全明星運動會」在網路上熱播,但沒影響到電視臺母體收視。圖/好看娛樂提供
電視圈大老級人物映畫傳播老闆郭建宏嘆,「網路傳播力太強了,已經是既定事實,若我們在其中分不到大部分的利潤,只好改變心態,善用它,然後改變自己的經營模式,最後變現回來。」
但怎麼做?是各電視臺亟需深思的地方,只能說,過去的電視臺,只要扮演溫和大象等財源廣進,但這個時代,若不進化成兇猛的迅猛龍,將無法在競爭叢林裡活下去。
一次意外,搭上坐看繁華的雲霄飛車人生,過程有俯衝、有驚險,當然也有徐徐微風。熱愛這個工作,因爲每天遊走不同綜藝攝影棚,遇見不同的新鮮事,也因爲工作,讓我走遍大山大水,體會幸福的每一刻,工作是食物,旅行則像呼吸,兩者對我來說,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