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經濟天災夾擊 海外學人光輝10月返臺相親創新低

▲海外學人光輝十月返臺相親創新低。(示意圖/市府資料照)

記者楊淑媛/桃園報導

每年光輝10月,不少華僑回國參加國慶典禮,也有不少未婚學人回臺找對象。桃園市中壢美滿服務中心19日指出,根據紀錄,10月份「歸國學人」最多返臺相親是1994年的209人,去年10月也有101位,今年人數暴跌到僅11人,創43年最低紀錄,中心即見證一樁緊急折返的案例。

一位原定歸國尋覓對象的加州女碩士,於9月19日完成報名手續,卻因美國總統川普簽署一項要求新的H-1B簽證申請需額外徵收10萬美元費用的行政命令。雖然該命令不適用於已持有簽證或在9月21日前提交申請的人,但擔憂工作權益的女碩士,仍於9月20日立即買票趕回美國處理相關事務,導致原訂的相親計劃終止。

美滿服務中心指出,過去光輝10月及農曆春節是許多在國外持有綠卡的回國熱門時段,除了分享國慶喜悅,過去政府對華僑回臺也有許多優惠,加上農曆新年對講求慎終追遠,孝順父母的傳統想法,希望兒女也能祭主盡孝,也有不少人希望在美國成長及唸書的兒女能回臺找個同文同種的另一半,算是一舉多得的事,該中心41年來也促成不少「歸國學人」在國外組成「美滿家族」,其中有7對是日本結婚。

這次人數的「急凍」現象,絕非單一因素造成,而是受到美國移民政策變動、國內政治動盪,以及天災衝擊等多重因素影響。該中心與這些「歸國學人」會談,發現川普的行政命令規定,若僱主要聘用新的一批H-1B簽證員工,必續額外繳納10萬美元,否則該員工不得入境美國,不過該命令不適用於已持有H-1B簽證,或在9月21日前提交申請的人,這是造成「學人」不敢回臺的原因之一。

其次,今年是臺灣政治史上規模最大的罷免浪潮,儘管最終三波罷免投票均未通過,但大規模的罷免運動,涉及各政治陣營的高度分歧、國會改革法案爭議以及兩岸關係的緊張,引起海外國人對國內政治環境的不安,甚至產生「裹足不前」的觀望心態。

除了人爲因素,今年9月23日花蓮光復馬太鞍堰塞湖溢流重大災情,也讓許多海外學人對回臺的安全性產生疑慮,降低了返臺意願。該中心對於回臺的「歸國學人」說法予與尊重,不過也認爲可能現代年輕人比較有自主性,對於父母「慎終追遠」或「落葉歸根」等傳統思維不再在意,甚至認爲婚姻是自己的選擇,父母不該干預,也是促使年輕「學人」不一定要娶故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