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來得越及時,越是對孩子的保護(民生觀)

爲孩子伸張正義,可以讓孩子更明確地瞭解,社會運行是講規矩的,有助於幫助孩子重建對秩序和規則的信心

近日,“男孩暴雨中被網約車扔半路”一事引發廣泛關注。一名網約車司機爲了搶新單,半哄騙半逼迫地在暴雨中把12歲男孩趕下車,孩子還說了聲“謝謝叔叔”。

在這件事中,孩子無疑是善良的、懂禮貌的。可正是孩子的單純、懂事,反襯出司機的冷漠、缺德。不僅缺德,還公然破壞網約車運行規範。面對未成年乘客,這名司機不僅沒有應有的關懷和最基礎的服務意識,反而要求孩子取消訂單並支付取消訂單的費用,訂單取消後也未向平臺報備,從而規避自身責任。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也遇到過不守規矩的網約車司機。對於公然違反規則的行爲,乘客要大膽說不,平臺也要加強監督,並及時做出懲戒。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平臺覈實後,已按照規則封禁了涉事司機賬號。處罰立竿見影,對受傷害的孩子是一種彌補。孩子沒有錯,錯的是破壞規則的人。家長向平臺維權過程中及時報警、計劃起訴,警方及時行動協助維權,這都是在爲孩子伸張正義。這些行動可以讓孩子更明確地瞭解,社會運行是講規矩的,有助於幫助孩子重建對秩序和規則的信心。正義來得越及時,越是對孩子的保護。

未成年人的認知能力和情緒調節能力尚未成熟,自我保護的意識也比較薄弱,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擾。要消除這些不利因素,家長和社會各方都要行動起來,給孩子樹立正向引導。

如果發現孩子在外遭遇傷害,父母和家人應及時瞭解、覈實事情的來龍去脈,在弄清真相的基礎上堅定爲孩子發聲。千萬不要認爲這是孩子在找事,武斷定性爲麻煩、累贅,要麼訓斥,要麼忽視。父母堅定不移爲孩子討公道,是非常寶貴的精神支持,對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意義重大。這次正是家長的曝光,纔將司機的行爲公之於衆,贏得了廣泛的支持,爲孩子爭取了權益。

涉事各方也要積極作爲。不管對未成年人的傷害出現在哪個領域,涉事方都要第一時間調查瞭解情況,對實施傷害的個人或者組織依法依規做出懲處。同時,要細緻排查漏洞,消除隱患,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0日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