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主計總處:2月起「每月」發布老年家庭通膨率
臺灣今年正式邁入超高齡化社會。 聯合報系資料照
我國今年正式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同時爲接軌國際,主計總處表示,高齡家庭消費者物價指數發佈週期自今年2月起由按年改爲「按月」,2月不僅將公佈今年1月的高齡家庭通膨率,並將追溯公佈2018年以來各月指數,讓社會大衆更瞭解高齡家庭面對的物價壓力。
月資料有助於政策規劃
國發會推估,臺灣自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主計總處特別將高齡家庭獨立出來統計CPI變化,並擴展至月資料,不僅讓物價統計更加周延,也有助於政府規劃相關老年政策。
過去老年通膨率一年才編制一次,根據主計總處統計,2024年高齡家庭CPI漲幅2.37%,已連六年高於全體家庭平均CPI,而且是自2021年以來連續四年超過2%通膨警戒線,顯示高齡家庭較一般人承受更重的物價之苦。不過,已低於2023年的2.8%、2022年的3.12%。
主計總處表示,高齡家庭CPI適用對象爲「戶內人口皆爲65歲以上家庭」,按其消費支出情形計算出高齡家庭CPI,其適用的權重與全體CPI權重略有不同。
依據主計總處最新公佈高齡家庭CPI與全體平均CPI權重顯示,高齡家庭居住類權重高達31.9%,其次是食物類27.2%,但全體CPI權重則以食物類26.7%最多,其次是居住類22.7%。若以此觀察兩者差異性,兩者居住類權重相差高達9.2個百分點最多,其次是高齡者醫療保健類權重爲7.5%,全體CPI醫療保健權重則爲4.7%,相差2.8個百分點。
參考主要國家經驗 2月起發佈
據瞭解,臺灣1996年起有幾年曾經試編、公佈過老年CPI,自1996年至2002年,共計編布七年的老年CPI,但後因數據結果差距微小,參考價值較低,後來沒有繼續編制。
不過,主計總處表示,由於我國65歲以上高齡人口比重日益提升,加上高齡家庭消費結構與全體家庭未盡相同,各界對高齡家庭所面對的消費物價變化非常關注,經參考美國、英國、新加坡、加拿大等主要國家近年編算高齡或退休家庭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實務經驗,針對我國「戶內人口皆爲65歲以上家庭」,按其消費支出情形計算高齡家庭CPI權數結構,2025年2月起將「按月」編布我國高齡家庭CPI,發佈時間會與當月全體家庭CPI統計同時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