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容低齡化?是否可整?整形美容門診日接診20多位未成年人
暑期,不少整形美容門診青少年接診量出現明顯增加,有的達到平時的兩倍。專業人士認爲,青少年對整形美容項目的追逐背後涉及社會心理、商業營銷、家庭觀念及技術發展等多重因素。青少年做美容,一方面要慎重選擇機構,另一方面家長和學校應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導,引導其培養健康自然的審美追求。
“醫院規定未成年人做整形項目必須由家長陪同,所以是跟媽媽一起來的。”7月22日,在重慶兩江新區某公立醫院整形美容門診大廳,一位女生和母親楊女士正在候診。儘管當時才上午9點,她們所在的候診區已經坐滿了人。
這樣的情形並非特例。記者近日在重慶渝北區、沙坪壩區等多家醫院走訪時發現,整形美容門診幾乎都排滿了問診者,其中不乏學生模樣的青少年。“每天都是這麼多人,越來越多的高中生,甚至初中生前來諮詢整形問題。”問診臺的一位工作人員說。
多重原因導致整容低齡化
“暑期的青少年接診量較以往出現了明顯增加,達到平時的兩倍,每天都要接診20多位未成年人。”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整形美容外科副主任醫師楊智斌告訴記者。
青少年問診的項目主要分爲功能性修復類和美容改善類。前者包括耳再造、脣裂手術、腋臭手術、瘢痕以及大面積色素痣修復、上瞼下垂、倒睫手術等。後者常見雙眼皮手術,隆鼻、黑痣切除手術以及痤瘡等皮膚問題的治療。
多位整形美容科從業者分析道,近年來青少年整形需求顯著增長,背後涉及社會心理、商業營銷、家庭觀念及技術發展等多重因素。
“功能性修復項目如腋臭手術、疤痕治療等爲剛需。但是,美容改善類項目如雙眼皮、下頜角手術、瘦臉針和皮膚類的治療,則主要是受社會環境影響較大,讓青少年產生容貌焦慮。”楊智斌說。
重慶市渝北區某公立醫院的一位醫生表示,還有一些青少年認爲“顏值等於競爭力”,或將整形視爲升學禮、成人禮。
青少年是否可以整形
“你的鼻骨還處於發育階段,植入假體會抑制發育。”“因爲骨骼還未定型,現在削骨可能會影響以後的咬合功能。”進入暑假以來,這樣的話楊智斌每天都會重複好幾遍。
楊智斌對記者表示,在常規的醫療接診之外,他還有一項“特殊工作”,即勸退。“每天都會婉拒好幾名未成年人的整形要求,當面對因輕信醫美機構或非法美容院的廣告,盲目選擇整容項目導致被‘毀美’的青少年時,我們還會感到無奈和惋惜。”
楊智斌介紹,一些青少年選擇在非法機構進行肉毒素治療和玻尿酸填充項目,可能導致肉毒素中毒、栓塞視力喪失以及皮膚壞死等,“有些併發症一旦發生,很難恢復如初,治療非常棘手”。
關於青少年是否可以整形?楊智斌認爲,需要區別對待。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選擇整形,應以解決功能性缺陷或影響心理健康的問題爲原則,如先天性畸形導致的脣齶裂、小耳畸形、倒睫、上瞼下垂、大面積色素痣等,應儘早進行手術以恢復功能。
“有些醫美項目在未成年階段不建議做,如下頜骨截骨、顴弓內推等高風險手術,以及一些抗衰項目如熱瑪吉、超聲炮等。”楊智斌還強調,18歲以下的青少年原則上不應接受非必要的整形美容項目。
培養健康自然的審美追求
近日,在國家衛健委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面對假期出現的醫美熱潮,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主任醫師王永前同樣表示:“不建議未成年人做醫美手術。”
王永前稱,未成年人的生理結構尚未發育成熟,審美觀也處於形成階段,會隨着年齡增長和社會環境變化而發生變化,較容易受外界宣傳等因素影響,盲目追求不切實際的醫美效果。同時,未成年人對手術風險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如果手術未達到預期效果,容易造成心理創傷。
“青少年假期扎堆整形,並非好現象。”楊智斌說,這折射出醫美行業在未成年人保護、醫療倫理、市場監管等方面的嚴重缺失,以致違規接診未成年、過度營銷製造容貌焦慮、非法行醫等亂象叢生。
同時,多位業內人士提醒,青少年做美容項目,在選擇機構時必須慎重。要查詢機構的合法性、醫生有無醫療美容項目資質、注射類產品是否經國家NMPA認證,還要查看產品外包裝並掃碼驗證。
此外,要拒絕酒店式、公寓式等非法手術場所。面診時一定警惕“馬上安排手術”的催促,以及“效果100%保障”“學生特惠套餐”等不合常規的操作。
“一方面需要加強行業規範,另一方面要進行審美教育的重塑。”有業內人士提出,家長和學校應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導,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引導其培養健康自然的審美追求,避免外貌焦慮,特別是要告知孩子整形的風險。
楊智斌還建議,青少年應建立健康的容貌觀,學會接納自己,可以制定容貌成長計劃,如18歲以前專注皮膚管理,18~22歲之間考慮功能性改善整形,22歲後再評估考慮美容性調整。
“真正的容貌自由,不是隨波逐流地改變自己,而是學會與獨一無二的自己和解。”作爲每天見證大量求美者的整形美容科醫生,這是楊智斌給青少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