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社黨委委員、社長助理朱麗:行業積極因素正在形成 券商資管應充分把握全業務鏈優勢

證券時報記者 王蕊

近日,由證券時報社主辦的“2024中國金融機構年度峰會暨2024中國證券業資產管理高峰論壇”在深圳隆重舉行。證券時報社黨委委員、社長助理朱麗在致辭時表示,在投融聯合的大背景下,券商資管應充分利用全牌照全業務鏈優勢,與財富管理、投行、研究等板塊緊密合作,着力提升主動管理和服務客戶的能力,從公募基金、銀行理財、私募基金等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朱麗說,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深化金融體制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要積極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健全投資和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功能,建立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長效機制,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等。

朱麗認爲,當前有利於資管行業發展的積極因素正在形成。在宏觀層面,隨着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協同發力、持續顯效,10月份消費、服務業、進出口等主要經濟指標明顯回升,社會預期持續改善,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在政策層面,中央多部委共同出臺了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穩步推進公募基金行業費率等改革,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特別是指數化投資,進一步擴大資金供給。

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券商資產管理產品存量規模爲5.69萬億元,較去年年底增長7.32%;單一資管規模佔比也從年初的51%,進一步下降到46%,顯示產品結構持續優化。朱麗認爲,這意味着,券商資產管理經過近幾年的轉型調整,不管是業務結構還是產品運營,都越發規範,未來高質量發展將更趨平穩,在大資管市場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朱麗介紹,隨着資本市場生態不斷完善,被動產品也憑藉低費率、靈活性、便捷性等優勢一路高歌猛進。2024年以來,ETF累計淨流入資金規模已突破萬億元。今年三季度,股票ETF產品規模更首次超過主動權益類產品,成爲證券市場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朱麗說:“如何滿足客戶正不斷變化的投資需求,又該怎樣調整產品佈局及節奏,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包括證券公司在內的資管機構共同面對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