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略合夥人董翔接受高新導報採訪談國家高新區“新春第一會”

近日,正略諮詢副總裁、合夥人董翔接受了《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採訪,並分享他在國家高新區“新春第一會”上的發言。

一年春作首,萬事行爲先。近期,各國家高新區密集召開“新春第一會”,吹響了拼經濟、優環境的號角。

“國家高新區‘新春第一會’不僅是對過去一年工作的總結和新一年工作的部署,更是高新區展示自身形象、吸引優質資源的重要窗口。”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高新區應充分利用平臺優勢,積極傳遞自身發展理念和價值,進一步實現高質量發展。

破題高質量發展

多個國家高新區“新春第一會”不約而同地把“高質量發展”作爲今年工作的首要任務。

如何破題?

杭州高新區(濱江)在“新年第一會”上曬出了新年路線圖——圍繞“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縮小城鄉區域收入差距,實現高水平均衡發展”“打造高水平文化強區,推進城區文明新實踐”“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優質公共服務全域共享”四大主線重點突破,輔以若干支點、節點,爲其爭當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排頭兵定下基調。

江陰高新區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出,必須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要主動作爲、前瞻佈局,全面優化升級產業體系,衝出中低端、搶佔制高點、致勝新賽道,堅決扛起江陰市高質量發展的首位擔當。要全面領會黨中央決策部署,搶抓功能區建設機遇,跳出“縣域思維”,在區域一體化和城鄉融合發展中找準定位,加快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優勢、特色優勢。

無錫高新區在“新春第一會”上發佈《無錫高新區關於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行動計劃(2025—2030年)》,聚焦前沿交叉研究策源高地、產業關鍵技術攻關高地、科技創新力量聚集高地、區域協同創新賦能高地、科技體制機制改革高地,全力建設世界一流、具有產業科技創新策源能力的高科技園區。

西安創新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朱常海表示,從各國家高新區“新春第一會”的主題和工作重點來看,集中體現了兩點:一是普遍聚焦國家高新區的主責主業,謀創新、促產業、保增長;二是國家高新區在推進實現高質量發展有思路、有想法,能夠做到因地制宜,守正創新。

在朱克力看來,國家高新區“新春第一會”所釋放的高質量發展新信號,主要體現在創新驅動、產業升級和營商環境優化等方面。“在這些重點和方向的背後,使各高新區深刻認識到在全球經濟競爭日趨激烈的大背景下,唯有通過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才能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新春第一會”上,不少國家高新區在做好企業服務、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亮出承諾。

“營商環境既是‘競爭力’、也是‘生產力’,必須對標先進、爭創一流。”泰州醫藥高新區(高港區)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爲“新春第一會”的重頭戲,召開推進項目建設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會議。

上述會議明確提出,要進一步強化“人人都是營商環境”“事事體現營商環境”的思想認同,對標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要求,聚焦問題補短板、精準發力強弱項,全力營造更具活力、更具競爭力的創新創業生態。要把市場化邊界進一步做清,把法治化邊界進一步做優,把國際化邊界進一步做寬。

在中山火炬高新區2025年高質量發展大會上,10位中小企業家代表受聘成爲“營商環境觀察員”,他們將全方位監督市場、政務、社會、開放、法治、要素、設施環境,爲中山火炬高新區營商環境建言獻策。

不少國家高新區的“新春第一會”將“C位”留給了企業家。

2月8日,武漢東湖高新區召開黨工委(擴大)會暨2025年度工作會,即“新春第一會”。會上通報了光谷2024年度經濟高質量發展突出貢獻人物等優秀個人和企業(機構),併爲獲表彰代表授牌。武漢東湖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必須愛護企業、尊重企業,把廣大企業家作爲極其寶貴的財富。今後光谷還要繼續當好企業發展的“店小二”,要一切爲了企業,爲了企業的一切。

濟南高新區2025年工作動員大會上,參會人員中企業代表佔比約1/3,發言者中企業達到半數,充分顯示了濟南高新區對企業發展的高度重視,也傳遞出其打造“營商環境第一區”的堅定決心。“濟南高新區將堅持全心全意爲企業服務,凡是項目提出的合理需求,全部解決;凡是有利於營商環境提升的辦法措施,全部綠燈;凡是不利於企業發展的管理手段,全部廢止。”會上,濟南高新區的表態擲地有聲,給企業家們吃下“定心丸”。

“企業家是企業的靈魂,是企業發展的源動力。”在正略諮詢副總裁、合夥人董翔看來,國家高新區“新春第一會”表揚先進、樹立典型、示範標杆,讓優秀企業家的模範帶頭作用凸顯,這也體現了高新區實事求是、問計於民、問計於企的基層治理新思維。

“國家高新區的建設發展,離不開一批敢闖敢幹的企業家。政府搭臺、企業唱戲、企業家做主角,高新區才能持續繁榮、不斷髮展。”朱常海表示,更好發揮企業家的作用和才能,需要在高新區內營造一流的民營經濟發展土壤,引導和培育正確認識、充分尊重、積極關心民營經濟和企業家的環境,切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把尊重和支持企業家貫穿全年工作中,不斷激發企業家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