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文當選 陸學者:反映天然獨也反思民進黨反中的虛偽

對於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大陸學者的解讀是:即使「天然獨」也開始反思民進黨「反中抗中」操作的虛僞性。圖爲鄭麗文18日穿着國旗裝前往投票。記者胡經周/攝影

鄭麗文18日當選中國國民黨新任主席,大陸涉臺學者指出,鄭麗文當選凸顯臺灣民意變化。鄭麗文能獲過半選票,與其敏銳捕捉臺灣民意變化密切相關,也反映臺灣支持和平發展、反對「臺獨」的主流民意正在逐步顯現。即使「天然獨」也開始反思民進黨「反中抗中」操作的虛僞性。

環球時報20日刊登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政治經濟室主任、研究員張華文章指,鄭麗文能在國民黨主席選舉獲得過半選票,與其對兩岸民意的掌握密切相關。這種變化,與大陸實力增長及對臺政策有關,也與島內反獨力量作用有關。

張華稱,正如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賀信中所言,國共兩黨在「九二共識」、反對「臺獨」共同政治基礎上,推動兩岸交流合作,致力維護臺海和平;鄭麗文也在覆電中表達認同。

張華認爲,近年各界對臺灣主流民意判斷出現分歧。有人聲稱,「臺灣主體意識」甚至「臺獨意識」已成主流,其邏輯是主張「臺獨」、炒作「反中抗中」的蔡英文和賴清德接連當選,臺灣一些民調結果也顯示主張自己是臺灣人而非中國人的佔多數。

他提到,2020、2024年兩次敗選,也讓部分國民黨人對傳統大陸政策產生懷疑,主張避免談兩岸議題,與大陸保持距離,少講甚至不講「九二共識」「反對臺獨」。雖然兩黨仍保持溝通管道,包括夏立言、連勝文等人多次赴陸交流,但「國共論壇」等品牌活動已停止。

張華再指,「求和平求發展」一直是臺灣「主流民意」。2024年大選中,賴清德得票率低於蔡英文;民進黨今年發動的「大罷免」遭遇大失敗;此次鄭麗文高喊「我是中國人」仍獲過半選票。承認「九二共識」、反對「臺獨」、尋求和平發展,纔是主流民意。只是此類聲音未成「主流」,是受「民進黨當局媒體管控與司法打壓」結果。此前蔡英文關停中天新聞臺,賴清德遣返支持統一的陸配「亞亞」,對媒體平臺和民衆造成寒蟬效應。

張華表示,即使「天然獨」也開始反思民進黨「反中抗中」操作的虛僞性。臺灣每四年一次的「地區領導人」選舉,「首投族」往往逾百萬,是重要力量。他認爲,民衆黨青年支持者未因與民進黨鬧翻出走,也未因兩岸政策向國民黨靠攏而離開。疫情後兩岸交流恢復,部分網紅赴陸直播,使青年對大陸看法更客觀,對民進黨抹黑反感。

張華表示,鄭麗文敏銳捕捉島內民意變化,在參選期間高呼「我是中國人」,強調在「九二共識」、反對「臺獨」基礎上,強化交流,推動兩岸和平發展,促進臺海和平穩定,爲兩岸民衆謀福祉。她並承諾恢復「國統綱領」、推動「兩岸農業合作示範區」「文創產業聯盟」等事項。按過去看法,堅持此類主張難以當選,但她以超過五成得票率勝出,反映國民黨基層及涉兩岸民意出現變化。

張華說,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也應進一步抓住臺灣民意變化,在兩岸關係上堅持國共兩黨共同政治基礎,團結臺灣同胞,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深化交流合作,促進共同發展,推進國家統一,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與兩岸同胞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