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包/臺泥全臺首座超級電池廠發生火災 旗下三元能源燒出什麼大問題?
高雄小港區三元能源科技鋰電池工廠14日清晨5時許發生火警。(記者劉學聖/攝影)
臺泥集團旗下三元能源科技位於高雄的小港鋰電池廠,14日清晨突發火警,廠內電池半成品倉庫起火,火災事件不僅產生有毒氣體影響周邊環境,也使臺泥(1101)14日盤中一度跌破23元,寫下2009年第2季來新低價,最終以23.4元作收。
三元能源科技高雄鋰電池廠是全臺首例超級電池工廠,屬於臺泥集團旗下三元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這場意外,不僅引發供應鏈穩定性的疑慮,市場也關心是否會重創臺泥近幾年的積極轉型發展綠能與國際化佈局。《經濟日報》爲讀者整理相關重點。
鋰電池火警常見,三元能源火警發生後,新竹縣消防局新豐分隊趁機教育宣導,該分隊在臉書發文指出,鋰電池火警具有熱失控反應、難以冷卻、可能釋出有毒氣體等特性,起火會導致連鎖閃燃與高溫氣體噴發,形成多次爆炸與難以預測的火點,造成救災困難。
該分隊說,即使火勢表面熄滅,內部仍可能持續高溫,復燃風險高,需仰賴熱顯像設備與機器人輔助,嚴防人員誤入陷阱區域,燃燒則可能產生氟化氫、苯類等毒性氣體,威脅現場消防員與周邊居民呼吸健康,必須設置空氣品質偵測點同步監測。
消防專家林金宏指出,鋰電池會起火,不外乎過充或外力穿刺兩大原因,現在火警尚無有效救災方式,最直接方法仍是持續灑水,直到電池反應結束,若發生在工廠、倉庫,最重要則應避免災情擴散。鋰電池因化學特性,撲滅難度高,消防專家林金宏直言,鋰電池因化學特性,一起火基本上只能等它反應完,並持續灑水避免災情擴散。
鋰電池火警具有熱失控反應、難以冷卻、可能釋出有毒氣體等特性,起火會導致連鎖閃燃與高溫氣體噴發,形成多次爆炸與難以預測的火點,造成救災困難。圖爲鋰電池廠示意圖。(新華社)
林口長庚醫院臨牀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說,鋰電池燃燒後,將會出現「氟化氫」的有毒氣體,而灑水滅火時,「氟化氫」遇水會形成「氫氟酸」;氫氟酸俗稱「化骨水」具刺激性、高腐蝕性,如果濃度高時,皮膚接觸後,容易造成皮膚灼傷、壞死,若是接觸到眼睛,或眼睛角膜潰瘍等情形,而若是吸入氟化氫,恐引發食道腐蝕,或急性肺損傷、肺水腫,甚至是呼吸衰竭有致死的風險。
顏宗海說,鋰電池工廠大火,引起氟化氫、氫氟酸威脅,建議廠區附近的民衆應儘速離開,如果無法馬上離開,也應要戴上口罩,最好是N95口罩,避免吸入有毒氣體;下風處的居民應不要外出,並緊閉門窗,打開室內清淨機,且工廠空氣中還有PM10、PM2.5、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民衆應多加註意。
顏宗海提醒,鋰電池工廠附近民衆若出現呼吸困難等不適,應儘速就醫,特別是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肺功能不佳者,應提高警覺,特別注意。
臺泥董事長張安平。 聯合報系資料照
三元能源科技高雄鋰電池廠是全臺首例超級電池工廠,屬於臺泥集團旗下三元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臺灣三元能源科技官方網站顯示,能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爲世界級高性能、高品質可充式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產品製造。
而三元能源科技高雄鋰電池廠,位於臺灣高雄市小港臨海工業區,爲全臺首例超級電池工廠,生產高階、高容量、高充放電功率的鎳三元電池,年產能達1.8GW,相當於一年可生產2.4萬輛電動汽車所需長程電池量。
臺泥在5月27日舉行股東會,董事長張安平曾表示,針對轉投資能元和三元能源科技廠,兩家電池廠都已具備穩定出貨能力,獲得多家國際大型AI伺服器與航太廠商的認證與訂單,雖然目前仍未賺錢,但每月出貨約700萬至800萬顆電池,實際產能可達2,000萬顆,仍有極大成長空間。
張安平坦承,大陸電池價格大幅下殺,國際市場競爭壓力加劇,臺泥集團的電池效率高、技術穩,但價格爲大陸電池的1倍以上,且材料成本大多仰賴進口,使競爭處於不利地位,儘管短期仍在盈虧邊緣,臺泥電池事業將努力於新一代電池的驗證、優化製造流程以降低成本,將拓展AI伺服器、機器人與航空等高端應用市場。
電動車示意圖。圖爲美國加州長灘的特斯拉展場。(路透)
三元能源科技若停工,全球包括電動車、以及無人機、電動重型機車、電動跑車的下游產業的高階電池,恐將面臨斷貨。近年臺泥佈局綠能產業,該廠是臺灣唯一具綠能、電池、儲能、電動車快充研發與自制能力的工廠,公司簡介也號稱,全球第一家鋰金屬可充電電池量產製造商,並是北美第一家鋰離子電池製造商。
在南高雄小港臨海產業園區的紙廠「起家厝」設立鋰電工廠,專攻電動超跑市場,瞄準頂端客戶。其實它的產品牽涉很廣,除了高級超跑、賽車, 垂直起降的飛行器、甚至居家園藝的電動工具、手持吸塵器、航太產業的衛星能源等。
三元能源也在北高雄岡山嘉新水泥規劃儲能案場,看好高雄綠能產業發展,南北都有佈局。1977年創立營運,前身爲專門研發鋰金屬電池之實驗室。爲全球第一家鋰金屬可充電電池量產製造商,北美第一家鋰離子電池製造商。
臺泥集團佈局新能源產業鏈,標榜是臺灣唯一具綠能、電池、儲能、電動車快充研發與自制能力的全方位能源集團。三元能源科技鋰電工廠設在小港,斥資120億元,專攻超跑電動車市場。臺泥董事長張安平曾說,高雄是臺泥的起家厝,40年前小港舊址是紙廠。
三元能源生產臺泥鋰電池品牌Molice,並投入3億元成立高階鋰電池實驗室。官網指出,2021年三元能源科技公司於高雄小港建制全臺首座超級電池工廠, 主要產品爲高階、高容量、高充放電功率的Molicel 鋰三元高鎳電池,年產能可達 1.8GW ,主要應用在千萬級電動超跑、太空科技,瞄準頂端客戶。
上市企業主管說,三元能源的鋰電池擁強大競爭優勢,主要在於充電速度很快,而且儲能密度很高,整體效能傑出,因此獲得許多國內外大廠的青睞,如今被勒令停工,預期需要3月以上的時間才能復工,但由於火警並未造成重大傷亡,或許恢復生產的時程可以縮短一點。此次意外是否會重創臺泥近幾年的積極轉型發展綠能與國際化佈局,市場持續高度關注。
(資料來源:記者謝柏宏、林政鋒、廖賢龍;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