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包/看懂三商美邦出售原因、潛在賣家 金管會新制一出為何更難談出好價格?
三商美邦人壽出售案最快本週五將有結果,引發市場關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三商美邦人壽出售案本週進入出價階段,引發市場關注。三商壽資本適足率(RBC)長期低於法定標準,加上即將接軌的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TW-ICS)對增資要求更高。雖然自2020年以來,股東已投入逾200億元,但RBC仍未達標,加上美元匯率波動與監管限制,使公司財務壓力持續升高,出售成爲可能出路。
到底什麼是資本適足率與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如何影響一家保險公司的經營?目前市場上的潛在買家爲何想收購三商壽,又將可以發揮何種優勢?
文章目錄 三商美邦人壽爲何求售?RBC與TW-ICS是什麼?潛在買家有誰?併購有何效益?
三商美邦人壽(三商壽)傳出出售案,主要原因在於其資本適足率(RBC)長期未達法定標準,以及面對即將接軌的更嚴格的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TW-ICS)所帶來的龐大增資壓力。
自2020年以來,股東已對三商人壽注資累積逾新臺幣200億元,儘管投入了大量資金,資本適足率問題仍然未獲根本解決,而金管會在10月公佈壽險業新一代清償能力(TW-ICS)新制,2026年起RBC須達200%法定標準才能銜接,更增加三商壽的壓力。
編輯推薦
資本適足率RBC
RBC資本適足率就像是保險公司的「財務健康分數」,用來確保保險公司有足夠的錢來應對各種風險。例如你每個月賺5萬元,專家可能建議你至少要存6個月的生活費至少30萬當緊急預備金。保險公司的RBC就是類似的概念,它必須保留足夠的資本,以防萬一發生大量理賠或投資虧損。
RBC資本適足率的基本公式:實際資本/風險性資本需求×100%。實際資本是指公司目前真的擁有的淨資本,風險性資本需求是指依照公司面臨的風險(投資風險、保險風險、營運風險等)計算出,公司至少應該準備多少資本。
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TW-ICS
金管會10月公佈壽險業新一代清償能力(TW-ICS)新制,2026年起RBC須達200%法定標準才能銜接。目前全臺僅三商美邦人壽未達標。保險公司必須達標才能獲准適用「15年淨資產過渡措施」與「五年超借額度」。
所謂「淨資產過渡15年」機制,是指在接軌後,業者可分15年認列資產跌價損失與保單責任準備金增加,相當於取得一筆「15年期的資本緩衝貸款」。而「五年超借額度」則針對超過基準適足率部分,以五年期補足。換言之,只有符合RBC達200%門檻者,才能享有這段緩衝期。
一旦三商壽的增資承諾未經金管會覈定,即喪失過渡資格,屆時將直接依新制ICS評價資產與負債。若清償能力比率偏低,將觸發監理行動,對三商壽財務與收購評價都構成重大壓力。
資本適足率是保險公司營運狀況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標。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金管會公佈新版保險業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後,三商美邦人壽增資壓力大增,這使得近期出價階段的三商壽,充滿變數,恐怕更難談到好價格。潛在買家指出,未來觀察兩大指標,包括三商壽增資計劃是否獲金管會覈准,以及未來負擔的成本應該如何估算。
根據市場資訊,目前包括中信金控、玉山金控及一家外資,已完成首輪實地查覈,並開始出價,業界認爲,潛在買家若進入第二輪競價,必須對增資計劃及ICS計算方式有明確掌握。潛在買家都已獲得財顧摩根士丹利通知,將在週四(23日)正式出價,目前預定最快在本週五(24日)揭曉結果。
考量主管機關的意向,最後應仍由中信金與玉山金「雙龍搶珠」,整個成交金額的規模應大約在180億上下。而且整個交易的方向,會朝由潛在買家來承接三商壽最大持股者,亦即三商投資控股公司31.52%的股權來進行,若一口氣拿下三商投控的股權,潛在買家就會成爲最大持股者取得主導權之後,接下來進行三商壽董事會的全面改組,最後勝出的得標者,將和三商壽赴保險局說明未來三商壽的增資計劃。
根據市場消息,中信金控目前也是三商美邦人壽的潛在買主。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