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包/金管會祭ETF新規!0056、00878、00919「剉著等」高股息神話破滅?

金管會發布的「最新ETF配息指引」,會讓「高配息神話」破滅嗎? 路透

近日網路流傳,金管會發布的最新ETF配息指引會打破「高配息神話」,這份指引究竟是什麼?未來還能買高股息ETF嗎?透過本文,《經濟日報》將解析該指引如何運作,並說明高股息ETF的配息成分與選股方式,最後從投資高股息ETF的常見原因,解釋高股息ETF是否還值得投資。

金管會公佈的《ETF採用收益平準金作爲收益分配來源實務指引》,其實2023年11月就有相關規範。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事實上,網路上流傳的「最新指引」,也就是《ETF採用收益平準金作爲收益分配來源實務指引》,其實2023年11月就有相關規範,這次重新公告的只是投信投顧公會彙整業界意見後的指引範例,以利業者瞭解執行細節並遵循作法。

近年來,部分高股息ETF號稱「年化配息率10%以上」,但實際上卻是包含資本利得與收益平準金拉高配息。而根據該指引,ETF的實際配息率原則上不得超過追蹤指數的「股息收益率(參考配息率)」。

舉例來說,甲ETF追蹤的A指數的總報酬率爲15%,價格報酬率爲10%的話,另5%則是來自配息的報酬率,而甲ETF的配息率等同於不能超過5%,以此類推。

而收益平準金機制的來源爲投資人的部分本金,爲避免配息被稀釋,根據該指引,當股利+資本利得等項目的配息,低於參考配息率,且淨申購較上期增加超過10%時可動用。

例如,某檔ETF規模有100億元,股息所得爲5億元,此時現金股息率爲5%。若這檔ETF在除息前有大筆資金涌入,規模擴張至500億元,則現金股息率將被稀釋至1%,讓每個投資人所領到的配息金額變低,此時如果動用收益平準金機制,以部分本金將可分配收入增加至25億元,則現金股息率將維持在5%,最終每個投資人領到的配息金額,將等同於這檔ETF規模大幅擴張前的數字。

並且,收益平準金當次配息的佔比,不得超過「可分配收益」中收益平準金的佔比。不過,並非每個ETF都有設收益平準金機制,且該機制的目的僅是在ETF規模迅速上升時能維持配息率。

不過,根據這次公佈的指引,收益平準金啓用的條件,以及在配息中的佔比,有明確的限制,再加上給ETF訂下的配息率上限,過去高股息ETF爲來將面臨更嚴格的檢視,若在可分配部分表現不盡理想,部分高股息ETF「年化配息率動輒10%以上」的神話恐跟着破滅。

觀察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元大高股息(0056)、羣益臺灣精選高息(00919)、元大臺灣價值高息(00940)與復華臺灣科技優息(00929)等臺股前五大高股息ETF,其中,「國民ETF」00878自2024年11月配出0.55元后,隔一季降爲0.50元,後續再陸續降息成0.47元、與最新的0.40元,最新一季的推估年化殖利率僅剩7.3%,成爲高股息降息風暴中受衝擊的一員。

00878曾創下連續四季配超過0.5元的紀錄,不過,其中三季的配息組成大多來自於資本利得,且2025年第2季的配出的0.47元中,股利所得只佔了33.64%,資本利得則佔40.85%。

過去一兩年之所以能用收益平準金與資本利得創造高額配息,是因爲臺灣整體股市走強,再加上大量投資人買入高股息ETF,靠換股帶來的資本利與火熱人氣帶來的收益平準金得就足以支撐配息。

然而2025年年初臺股走弱,資本利得帶來的收益隨之衰退,靠資本利得撐起來的配息也自然跟着大幅縮水。雪上加霜的是,未來確實實施收益平準金使用指引後,除了配息率上限被定下外,收益平準金在ETF配息中的佔比也會受到限制。

高股息ETF過去一段時間面臨降息潮。圖/pexel

查閱近期的配息組成佔比,可以發現多數情況下,成分股股利並非ETF配息的最大來源,反而是收益平準金+資本利得佔了一大部分。

老牌高股息ETF 0056在2024年第2季起連續四季配息高達1.07元,然而這四季中股利所得佔比最高僅18.97%,最低甚至來到3.93%,2025年第2季配出的0.866元只有12.93%來自股利所得,收益平準金佔比卻高達50.12%。

00919雖然近期配息金額較爲穩定,但其股利所得佔比鮮少過半,2025年第2季配出的0.72元中收益平準金就佔了68.89%。

前五大高股息ETF中兩檔主打月月配的00940與00929以股利作爲主要配息來源的次數較多,但配息金額皆不大理想。

00940自首次配息以來皆只配出0.05元以下的金額,2025年7月的股息全部來自股利所得,但每股只配了0.04元。

00929於2024年10月配的0.11元全部來自股利所得,之後的數次配息成分也多以股利所得爲主,然而00929自2024年11月起配息皆不到0.1元,2025年6月的配息中股利所得佔了88.53%,但實際配息金額只有0.07元。

高股息ETF的配息可以帶來的「穩定」現金流,比賣出市值型ETF獲得的資本利得更好,覺得賣股是在「吃老本」,也有人認爲高股息ETF具備防禦效果或比市值型ETF抗跌。

但投資該重視的是股利與資本利得相加後的總報酬,而個股的每股股利來自於公司的每股盈餘,無論股利有無發放,其價值始終存在,始終都是投資人的錢。至於,高股息ETF的抗跌能力,可以透過比較同爲元大投信推出的元大臺灣50(0050)與老牌高股息ETF 0056之績效及波動度進行初步判斷。

自0056推出的2007年12月起算至2024年年底,且股息再投入,0050總報酬率468.59%、年化報酬率10.75%、夏普值0.51;而0056總報酬率267.08%、年化報酬率7.94%、夏普值0.39。

兩者的最大跌幅皆在2008年,0050跌43.32%,而0056跌48.2%。0056在報酬落後的情況下,與0050相關性高,承受每單位風險換來的報酬更低,最大跌幅甚至超過0050,不具備防禦效果,也沒辦法抗跌。

事實上,以賣出市值型ETF創造的現金流,非但不會輸給高股息ETF配息帶來的現金流,其總資產甚至可能在最後遠遠勝過高股息ETF。

根據ETF理財達人清流君的計算,同樣於2008年以1,000萬元買入ETF,一個買0050,另一個買0056,每年同樣透過股息與賣股提領50萬元,並隨通膨調整提領金額,且股息再投入,到2025年時0050的總資產成長至1,334萬元,0056卻只剩下596萬元。

0056成長性遠輸0050,即使股息再投入也難以彌補,甚至近年來0050的配息金額經常贏過0056。

《漫步華爾街》一書作者馬基爾(Burton Malkiel)曾於英國金融時報(FT)撰文指出,過去20年間有近九成的主動基金績效輸給低成本的指數型基金與指數型ETF。

而更有趣的是,雖然0050的配息來源同樣以資本利得爲主,但其中股利所得的佔比依然高過0056,2025年上半年配出的0.36元就有33.89%來自股利所得,比0056從2024年至今的任何一次配息中股利所得的佔比都高。

如果高股息ETF帶來的安心感勝過錯過的機會成本,那仍然可以投資。 聯合報系資料照

不過,高股息ETF仍是許多投資人心中頭號標的之一,除了「月月加薪」,或是搭配存股策略達成「穩定領股息過退休生活」,讓高股息ETF人氣依然居高不下,根據證交所公佈7月定期定而排行,00878、0056,以及00919仍非別佔據第二、第三與第五名,戶數則分別爲29萬8,651人、26萬9,058人、13萬7,704人,顯示許多投資人仍對高股息ETF長期表現有一定信心,且也代表者高股息ETF在股票市場中仍有一塊不可動搖的定位。

儘管高股息ETF仍是不錯的投資標的,但不同的投資人適合與追求的投資策略不一定相同,同時,也須留意高股息ETF短期內配息、與震盪價差,恐會出現「賺了股息,賠了價差」的可能。

根據《因子投資:聰明錢操盤者的交易決策理論》一書,股息不是有效的選股因子,因此或許從一開始就不該期許高股息ETF有優秀表現。即使以股息再投入來強化複利成長效果,如果是爲了賺取所謂「額外的零用錢、生活費」而投資高股息ETF,發放的股息最終有多少能再投入也是個問題,更別提中間還有稅務與手續費帶來的損失。

然而,在充分了解高股息ETF的特性,並且即使知道這類產品有上述缺陷後,仍然認爲高股息ETF帶來的滿足感勝過損失的機會成本的話,高股息ETF仍然可以投資。

(資料來源:記者王奐敏、編譯吳孟真)

延伸閱讀

整理包/什麼都不做比擇時選股還厲害嗎?一文帶你瞭解連股神巴菲特都說讚的指數化投資!

亂世投資攻略系列2/被動投資再度勝出 報酬率優於主動型基金

VIP/金管會配息指引打碎高股息 ETF 10%配息神話?投資人更應關注這件事

靠高股息ETF打造退休現金流?科技業工程師觀察臺股27年:長期持有我寧可選擇這二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