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明確資本市場改革“施工圖”,外資加碼配置A股

在兩會背景下,中國資本市場改革“施工圖”也進一步明確。近日,證監會開會強調,要紮實辦好資本市場自己的事,包括全力鞏固市場回穩向好勢頭、在支持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上持續加力、進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堅定擴大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等。

業內人士表示,市場密切關注的政策規模與發力重點在兩會期間進一步明晰。兩會政策重心有望延續科技引領下的中國資產重估的動能,這也是多家外資機構從資產配置角度調升中國股票評級的原因。

證監會年內工作重點明晰,全力鞏固市場回穩向好勢頭

在兩會背景下,中國證監會研究部署了2025年資本市場貫徹落實具體舉措。

證監會強調,要紮實辦好資本市場自己的事。其中提到,全力鞏固市場回穩向好勢頭。增強制度包容性、適應性,支持優質未盈利科技企業發行上市。以深化投融資綜合改革爲牽引,全面啓動實施新一輪資本市場改革,推動各項改革舉措平穩落地,取得可感可及的改革成果。研究制定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總體規劃,穩步拓展跨境互聯互通,切實提升境外上市備案質效,進一步提高跨境投融資便利性,更好實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北京九圜青泉科技公司首席投資官陳嘉禾在接受貝殼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結合政府工作報告,年內資本市場預期發展方向包括三方面,一是完善資本市場的制度建設;二是壯大耐心資本,培育更多價值投資者、長期投資者;三是避免市場的極端波動,儘量讓市場平穩運行。

匯豐環球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中國首席投資總監匡正認爲,市場密切關注的政策規模與發力重點在兩會期間進一步明晰。“兩會政策重心有望延續科技引領下的中國資產重估的動能,支持我們近期從資產配置角度調升中國股票及投資級別中國離岸美元債至偏高的觀點。”

機構看好中國股市發展,外資加碼配置A股

貝殼財經記者不完全梳理,進入2025年,高盛、摩根士丹利、花旗、瑞銀、匯豐等多家國際機構重估中國資產,傳遞出堅定看好中國市場的信號,特別是對中國科技產業的發展前景持樂觀態度。

其中,摩根士丹利將中國股票評級從“低配”上調至“平配”,匯豐銀行在報告中將對中國股票的投資評級從中性上調至偏高;高盛股票策略師年內多次強調繼續維持對A股和H股“超配”評級;花旗策略師日前也將中國股票評級上調至增持。

“今年中國的資本市場應該完全可以期待。”陳嘉禾表示,“從國內來看,目前中國股市確實估值很低,經濟發展穩定,其中房地產市場觸底趨向平穩發展;從國際來看,美國政府最近採取的一些措施讓國際資本對美國市場的信心開始下降,尤其最近美股出現了較大調整,現在歐洲、美洲的很多聲音包括國際資本開始覺得中國是一個更穩定的市場,他們對投資中國市場比較有興趣。”

據瞭解,春節以來,中國A股市場吸引了30億美元海外資金流入。由於中美科技股的估值差距,亞洲股票基金及新興市場股票基金也將部分倉位從美國調整至中國。

匡正認爲,監管部門積極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要求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來三年每年至少增長10%,同時力爭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從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於投資A股。這將爲A股市場提供約1500億美元的資金增量,A股市場流動性將保持充裕。

從估值角度看,彭博統計顯示,恆生指數及MSCI中國指數12個月市盈率處於11倍及11.9倍之間,仍然較標普500指數21.5倍的市盈率存在49%及45%的折讓,中國科技股也較美股科技七雄估值存在大幅折讓,爲全球投資者提供了從美國科技股多元化分散的標的選擇。

中金公司研究部國內策略首席分析師李求索指出,展望後市,隨着美聯儲進入降息週期、國內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A股市場底部已現,投資者信心逐步回穩,風險偏好有望繼續回升。在科技與文化領域發展超預期的催化下,市場結構性機會增多。

對此,李求索看好三大主線,一是景氣成長,成長行業代表着先進技術的發展方向和政策支持方向;二是新型紅利,今年紅利資產可能並非整體性趨勢性機會,更多爲階段性、結構性表現;三是政策支持,建議關注受益於內需政策加強和基本面預期改善的順週期行業可能有階段性機會,同時關注併購重組、破淨、化債等政策預期較高的領域。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