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操縱市場類案件正呈現新特點,將繼續加大打擊力度
2月2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與中國證監會聯合召開“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犯罪 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新聞發佈會。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何豔春在發佈會上表示,隨着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市場結構不斷豐富、市場深度不斷拓展,操縱類案件也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
何豔春指出,一是從利用資金優勢的傳統“坐莊型”操縱向基於特定時段和關鍵時點的短線化操縱演進;二是藉助配資資金或資管產品實施“加槓桿”、遊資抱團炒作的“團伙型”操縱數量增多。
“三是上市公司‘內部人’組織參與的‘僞市值管理’信息型操縱、‘編題材、講故事’的蠱惑型操縱有所增加。”何豔春進一步指出,“四是利用複雜金融產品、新型交易技術實施的操縱行爲偶有發生。這給操縱市場行爲的識別、調查、處罰帶來了新挑戰。”
何豔春表示,操縱市場行爲“寄生”在市場肌體中,扭曲市場價格形成機制,致使買賣方向、報價金額和交易數量等市場信號失真,誤導交易決策。這實質上是欺騙中小投資者買進賣出,違法者在極短時間內獲取巨大利益、賺得盆滿鉢滿,全身而退後,價格經歷暴漲暴跌,往往“一地雞毛”,中小投資者的股票“砸在手上”甚至血本無歸。
“其中,有的案件涉案金額大,涉及證券數量多,不但影響市場內在穩定性,嚴重者還會干擾監管政策傳導,誘發市場風險,始終是證監會打擊懲處的重點。”何豔春稱。
何豔春指出,2024年,證監會對42起操縱市場案件作出處罰,罰沒金額49.5億元,同比增長42.2%,其中千萬元以上罰單佔比41.9%,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操縱犯罪案件32件,移送犯罪嫌疑人104人。
下一步,何豔春表示,證監會將繼續加大對操縱行爲的打擊力度。一是提升能力,不斷豐富線索篩查手段,強化大數據收集、智能化分析等技術手段運用,加強對異常賬戶、交易信息的綜合分析研判,提高對操縱線索識別發現的精準度和及時性。
“二是集中兵力,抓好對諸如上市公司與市場機構內外勾連、推動股價暴漲暴跌、無視監管警示屢查屢犯等惡性操縱案件的打擊懲治。”何豔春說,“三是發揮合力,在完善交易機制、加強交易監測監管的同時,強化協同民事、刑事立體追責,推動出臺民事賠償司法解釋,優化行政刑事程序銜接機制,使違法犯罪分子不敢犯、不能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