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實施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專項行動

我國今年將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實施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專項行動。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5日上午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今年要加快建立健全基礎制度規則,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市場準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約經濟循環的卡點堵點。實施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實施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專項行動。

同時,緊扣國家發展戰略和民生需求,發揮好各類政府投資工具作用,加強財政與金融配合,強化項目儲備和要素保障,加快實施一批重點項目,推動“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順利收官。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着力破除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

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是有效銜接供需、促進國民經濟循環暢通的重要基礎。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院長周曉航表示,當前,交通運輸市場仍然存在區域間、城鄉間、方式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市場主體活力不足,部分領域壟斷和隱性壁壘尚未消除,資源配置效率不高,市場監管理念和方式創新不夠等突出問題,亟待破除制約統一開放交通運輸市場的難點堵點,在鐵路、公路、水路、民航、郵政等各領域重點環節協同用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鐵道學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盧春房介紹,綜合交通基礎設施佈局需要在區域協調發展、結構調整、樞紐整合等方面進行優化,而結構性失衡、區域發展不均衡是制約我國整體運輸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

盧春房認爲,當前,我國綜合交通基礎設施佈局有待調整,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利用效能有待增強,交通基礎設施的耐久性和可靠性有待提升,綜合交通運輸管理效能有待優化。他建議,加快建設鐵路、公路等“大通道”能力緊張區段,完善綜合交通網絡骨架,全面調整綜合交通基礎設施的佈局結構,推進基礎設施、能源、信息、服務“四網融合”。

同時,優化未來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投資,吸引社會資本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形成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良性投資機制;探索基礎設施債券、產業基金等新型融資工具,拓寬資金來源渠道,保障交通重點項目的資金需求。

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院長劉昕表示,提升資金保障能力是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的關鍵。應深化交通投融資改革,完善鐵路、郵政、城市公共交通等領域的資金政策和管理權責,完善公路養護管理、水運建設養護、通用航空建設發展的各級財政投入機制;鼓勵社會資本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設立多式聯運、交通運輸綠色低碳發展等產業投資基金;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投向交通運輸領域,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可持續發展。

“完善市場準入和退出、價格形成機制等交通運輸市場制度,有利於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動,有利於打造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公平公正、誠信規範的市場體系。”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李連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