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擁新船營運進補 董座蔡邦權:後市估有「量少價漲」格局

正德海運經營團隊今(29)日舉行法說會。圖/正德提供

正德海運(2641)今(29)日舉行法說會,董事長蔡邦權表示,公司新造四艘6.35萬噸散裝貨輪,從今年第一季至8月上旬已全數交付,並簽妥十年長約,毛利率逾45%,是帶動今年營運成長的關鍵。

展望後市,正德預估,多國對美關稅落定、大陸加碼基建,在需求轉強、供給有限下,散裝市況有機會呈現「量少價漲」的格局。若俄烏停火開始重建,具備自主裝卸重吊的多用途散裝船將率先受惠,正德旗下超過三分之二船舶是多用途散裝貨輪。

目前正德有22艘船,其中15艘是多用途散裝船,8月再訂購5艘1.75萬噸多用途散裝貨輪,預計2027年下半年陸續交船,也已洽妥新加坡租家5~10年長約,擴大營運規模,增加巿場競爭力。

法人也關注,美國對大陸建造船舶收取港口費的影響,正德表示,公司僅有3艘船受影響。

正德上半年營收10.56億元、年增34.68%,平均毛利率38.49%,稅後純益3.04億元、年增12.46%,每股稅後純益(EPS)0.93元;7月營收1.83億元、年增24.49%,寫單月第四高,累計前七月營收12.39億元、年增32.07%。

正德船隊持續汰舊換新爭取更好運價,今年上半年交3艘新船、3艘標購到的現成船;今年9月及明年第一季各有1艘船舶預計處分,認列出售利益。明(2026)年上半年有3艘船租約到期須換約。

隨後續運輸需求看增,正德船隊採長短租配置模式營運,透過計劃性建造環保節能船隊,強化船舶航行全球航線的執行能力,帶動營收穫利可望穩定向上,同時降低巿場波動影響。

除需求端可望轉強,散裝航運供給面也面臨結構性瓶頸,全球約25%的散裝船齡超過15年,受到環保法規影響,迫使部分老舊船提前退出市場,或降速航行,壓縮有效運力。根據船舶業預估,今、明年散裝新船交付量年增幅低於2%,意味新增運能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