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教授派駐捷克研究產業 盼尋臺捷半導體合作潛力

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莊奕琦在捷克期間,曾接受捷克著名的經濟日報(Hospodářské noviny)專訪,以兩大版面篇幅報導其對捷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觀察與建言。圖/政治大學提供

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莊奕琦獲外交部經費支持,代表政大受邀前往捷克查理士大學進行5個月的駐點研究,聚焦臺灣企業在捷克的發展現況及半導體產業鏈合作機會。莊奕琦在捷克的研究瞭解臺商在當地的產業發展模式,探討如何深化臺商在捷克的高端製造佈局,並發現捷克在半導體材料、製造、封裝及檢測等領域的發展潛力,以及在人力資源上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態度。

政治大學指出,捷克與臺灣關係非常友好,近年來成爲臺商佈局歐洲的新據點。在臺捷雙邊合作計劃下,政治大學與查理士大學共同合作成立「半導體供應鏈韌性中心」,專注於半導體供應鏈管理研究,政大定期派代表在查理士大學駐點,研究產業鏈發展與風險評估。

由外交部提供經費支持、教育部協助,莊奕琦在查理士大學與參與計劃的各學院共同商議、研擬大方向和相關的研究議題。在捷克期間,莊奕琦深入研究臺商在當地的產業發展模式,並拜訪包括富士康、緯創等臺灣企業據點,分析其經營策略與挑戰。他指出,在捷臺商多數仍以組裝與代工爲主,來料加工的生產模式,供應鏈仍高度依賴亞洲,未來可透過與當地供應商的技術合作,尋找潛在的利基市場,深化在捷克的高端製造佈局。

此外,捷克擁有深厚的工業基礎,包括精密儀器如顯微鏡製作,特殊化學材料與光學技術基礎,在半導體材料、製造、封裝及檢測等領域具有發展潛力。

不過,莊奕琦點出,捷克的土地已多爲私人擁有地,由政府整體規劃科學園區的難度較高。除硬體外,捷克人強調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態度和責任分工授權,與亞洲習慣的高工時模式和由上而下的領導風格明顯不同,如何調整人力資源管理策略以符合當地的文化特色,提高當地員工的向心力與穩定度,成爲企業經營的重要課題。雖然薪資上捷克是墨西哥的3倍,但捷克高素質人力的生產力,只要經營得當,將能克服薪資差距的劣勢。

在捷克5個月期間,莊奕琦完成兩份廠商訪查報告與兩份專題研究報告,將提供政府與企業的政策參考。政大表示,這項長期研究未來將作爲深化臺捷半導體經貿關係的重要基礎,促進雙方產業、學術與文化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