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支持+快速審批推升 陸企首選 港股 IPO 市場熱
今年以來港股IPO市場熱度升溫,企業赴港上市潮涌現。圖爲中環香港交易所。 (中通社)
今年以來港股IPO市場熱度升溫,企業赴港上市潮涌現。港交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港股新股數量與募資規模雙創新高,共66檔新股上市,其中絕大多數爲陸企,整體募資約港幣1,829億元(約新臺幣7,151億元),超過去年全年的兩倍。分析認爲,政策支持與快速審批機制推動下,港股正成爲陸企首選上市地。
港交所網站指,截至9月30日,今年以來受理的IPO新申請達286家企業,是去年同期的兩倍以上。僅9月29日與30日兩天,就有長春高新、貝達藥業、百利天恆、晶合集成、極米科技、聚芯微電子等29家公司遞件,多爲A+H雙重上市企業。
市場人士表示,港股正成爲大陸境內企業IPO首選,投資機構普遍加快推進有關項目赴港上市程序。
2025前三季港股IPO概況
財聯社提到,A股龍頭企業集中赴港上市,催生港股「超大型項目」行情。德勤中國指出,今年前三季六宗超大型交易中有五宗屬於A+H模式。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表示,今年前八個月新股融資總額達港幣1,345億元,年增近六倍,其中A+H上市佔上半年募資七成。
募資規模方面,寧德時代以約港幣410億元居首,紫金黃金國際港幣249.84億元次之,恆瑞醫藥、三花智控、海天味業等均逾港幣百億元,前五大IPO或第二上市案合計募資近港幣千億元,佔今年總募資逾半。
政策面是熱潮主因。大陸證監會發布五項對港合作措施,支持龍頭企業赴港上市。香港證監會與港交所亦提供快速審批,只要市值達港幣100億元且符合法規,即可大幅縮短審批時間。
另,港交所今年5月推出「科企專線」,爲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一站式上市服務,禾賽科技即在此機制下「一日通關」上市。
機構態度亦明顯轉變,多家基金、券商增加香港團隊,國際銀行增派高階主管,港股券商設新職級、員工加薪15%至30%。基石投資熱度回升,今年平均每家新股獲5.35名基石投資者護航,高於去年同期的1.37名,地方國資平臺亦積極參與。普華永道預期,全年港股IPO數量可達90至100宗,募資總額有望突破港幣2,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