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落地疊加節後復工復產 2月份製造業PMI重回擴張區間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繳翼飛 北京報道
3月1日,國家統計局發佈最新數據,2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爲50.2%,比上月上升1.1個百分點,製造業景氣水平重回擴張區間。
從13個分項指數來看,同上月相比,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積壓訂單指數、產成品庫存指數、採購量指數、進口指數、購進價格指數、出廠價格指數、從業人員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上升,指數升幅在0.4至2.9個百分點之間;原材料庫存指數和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下降,指數降幅分別爲0.7和0.8個百分點。
受訪專家表示,2月份PMI指數明顯回升到榮枯線之上,受到春節後復工復產和政策落地見效等疊加因素影響,企業加大采購力度也帶動了上游原材料價格的回彈,需要注意,更靠近終端市場的中小型企業仍處於收縮運行區間,還需要持續加大宏觀經濟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強化政府公共產品投資對企業訂單的有效擴大作用,加快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進入2月份,產需指數雙雙回升。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爲52.5%和51.1%,比上月上升2.7和1.9個百分點,均升至擴張區間,製造業產需明顯改善。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2月製造業PMI指數上行1.1個百分點,重返擴張區間,上升幅度明顯超過季節性,一是節後復工復產,帶動市場供需季節性全面回升。二是節後穩增長政策發力顯效,推動製造業景氣度較快回升。主要是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等存量政策以及一攬子增量政策繼續發揮作用,與此同時,2月基建投資較爲活躍,帶動大型企業PMI指數由上月的49.9%大幅上升至52.5%,是推升2月製造業PMI指數的主要動力。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指出,2月份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通用設備、電氣機械器材等行業的產需兩項指數均位於54.0%及以上,相關行業產需釋放較快;但紡織服裝服飾、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等行業兩個指數均低於臨界點,行業供需偏弱。在產需恢復的帶動下,企業採購意願增強,採購量指數爲52.1%,比上月上升2.9個百分點。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師文韜表示,在“雙新”等提振消費政策以及促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產業發展措施的帶動下,當前高技術產品和消費品市場需求較好釋放,高技術製造業和消費品製造業新訂單指數分別較上月上升2.1個和2.3個百分點至51%以上;製造業復工復產和投資釋放也拉動了基礎原材料市場需求回升,高耗能行業新訂單指數較上月上升3.4個百分點至接近51%的水平,創2023年4月以來的新高。
不過,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特約分析師張立羣提醒,儘管訂單類指數均有回升,但較大程度受春節後生產準備等因素影響;反映需求不足的企業佔比仍超60%,需求不足問題仍然突出。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持續加大宏觀經濟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強化政府公共產品投資對企業訂單的有效擴大作用,加快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隨着企業採購量的帶動,上游原材料價格也有所回升,2月份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爲50.8%,較上月上升1.3個百分點,在連續3個月運行在50%以下後重新回到擴張區間。
文韜指出,四大行業的購進價格指數均較上月有所上升,其中裝備製造業和高耗能行業購進價格指數從50%以下上升至50%以上,顯示裝備製造業和高耗能行業原材料價格止降回升;消費品製造業購進價格指數上升至51%以上,消費品製造業原材料穩定增長。受原料端價格上行和需求端回升拉動,製造業產成品價格降勢有所收窄,出廠價格指數爲48.5%,較上月上升1.1個百分點。
王青分析,2月PPI同比降幅有望從上月的-2.3%收窄至-1.9%左右。不過,主要受房地產行業持續調整、居民消費需求不振等影響,當前工業品價格仍存在一定下行壓力。
需要注意的是,原材料價格的回升也加重了中小企業的經營負擔。2月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PMI指數仍在收縮區間繼續下行,分別爲49.2% 和46.3%,比上月下降0.3和0.2個百分點。
“由於中小型企業更靠近終端市場,這表明當前市場需求不足問題依然比較突出,經濟內生增長動能有待進一步提振。”王青說。
展望後續,文韜表示,市場供需將繼續擴張,尤其是新動能將保持較快增長,進一步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企業對後市預期也持續樂觀,2月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爲54.5%,保持在較好水平。
王青認爲,在2月民營企業座談會召開後,3月份召開的全國兩會還將明確一系列穩增長政策的數字指標,包括上調目標財政赤字率,宣佈增加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發行額度,並重申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產業政策方面則將進一步加大新舊動能轉換支持力度,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等,這些都將提振市場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