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紅利釋放大灣區汽車消費潛力

近日,廣州多家新能源汽車4S店看車、試車、詢價的客流涌動。消費者陳安勇就是其中之一,他手持剛簽訂的購車合同興奮地說:“今年廣州新增了新能源車牌供給,無需搖號競價,選號上牌最快3天搞定,加上廣東省2025年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實惠,我果斷把開了8年的油車置換爲新能源汽車。政府補貼2.5萬元加上車購稅減免2.5萬元,直接幫我省了5萬元!”據瞭解,廣州汽車“以舊換新”持續火爆,繼2024年10萬名消費者享受汽車“以舊換新”政策紅利,今年以來,廣州已有約6萬名消費者參與汽車“以舊換新”,帶動汽車銷售超120億元。

廣州汽車“以舊換新”市場熱潮,是廣東省以政策紅利激活大灣區汽車消費新動能的縮影。今年以來,廣東省商務廳打出“政策+活動”組合拳,創新多項政策舉措,多業態融合、全渠道聯動,優化汽車消費環境。今年3月到5月,廣東舉辦以“購車惠民 悅享消費”爲主題的汽車消費季活動,推出汽車報廢更新、置換更新、購置新車等各項措施,提升消費者購車體驗。同時持續以創新政策打造新場景、新業態,搞活二手車流通,滿足消費者多樣化汽車消費需求。

二手車銷售“反向開票”便利化政策的落地,有效破解了二手車交易堵點,推動了以舊換新和消費升級。在位於廣州大道中的廣州車天車地名車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鄭淳丹展示了一張剛開具的反向二手車銷售發票:“以前車主賣車要跑二手車交易市場開發票,現在我們通過電子稅務局‘特定業務反向開具’模塊,10分鐘就能完成開票。公司2025年通過反向開票收購二手車過戶效率提升了60%。”

記者從國家稅務總局廣州市越秀區稅務局瞭解到,“反向開票”是指由購買方向銷售方(自然人)開具發票的創新模式,此模式解決了二手車行業長期受困的“第一張票”缺失難題。廣州市稅務局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廣州累計實現反向開票4萬份。

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研究院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歐陽志楠認爲,激活二手車市場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邁向成熟的關鍵支點。其核心價值在於構建“存量消化—增量釋放”的良性循環:一方面,通過暢通新能源汽車流通渠道,緩解消費者對“殘值低、轉手難”的顧慮,降低首購門檻;另一方面,二手車市場形成的價格梯度,能精準覆蓋下沉市場及入門級需求,培育潛在新車消費羣體。

除了落實“反向開票”政策,廣州稅務、商務、公安等部門還攜手構建了對二手車消費者的全鏈條服務體系。在越秀區稅務局辦稅服務廳,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在通過V-tax遠程可視化平臺指導車主辦理車船稅退稅。“針對報廢車輛退稅,我們建立了‘培訓—簡化—提速’機制,將退稅審批時間從15個工作日壓縮至3個工作日。”越秀區稅務局第一稅務所所長李麗介紹,“我們還爲購車人打造了‘線上+線下+4S店’三維辦稅體系,實現‘購車即辦稅’。”據統計,上半年廣州市稅務部門累計辦理新能源汽車車購稅減免20餘億元,僅越秀區就惠及2700餘名購車主。

對於以舊換新車主來說,這種全鏈條服務實現了“賣舊車‘反向開票’省時—辦退稅流程提速—買新車補貼減稅省錢—領車牌3天內上牌”的全程“無縫銜接”。享受到政策紅利的陳安勇說:“以前換車怕麻煩,現在從開票到上牌一路順暢,政策真是幫我們想周全了。”此外,廣州還在探索建立多部門數據共享機制,推動第三方二手車信息查詢平臺發展,讓交易更透明。“我們將探索與二手車交易市場、報廢拆解企業的數據直連,讓政策紅利更快轉化爲消費活力。”廣州市稅務局相關負責人說。

政策創新還打通了新能源汽車從廣州輸入香港的新通道,助力香港汽車消費市場的繁榮。近日,廣州穗港汽車出口快線項目啓動,首批52輛新能源汽車從廣州南沙運抵香港。據介紹,“新快線”順應香港汽車市場的旺盛需求而生。香港的汽車市場完全依賴進口,每年進口量在5萬輛至6萬輛左右,比亞迪、小鵬、廣汽埃安等品牌都頗受消費者青睞。2024年,經南沙口岸出口至香港地區的新能源汽車數量超1.2萬輛。但根據香港法律,進口汽車需在入境香港後啓動海關申報和上牌等手續,等待時間約需30天。

鑑於香港消費者對內地新能源汽車需求持續增長的形勢,廣州市商務局會同南沙區政府,加強與海關部門協調對接,優化流程,促成了穗港汽車出口快線模式的誕生。“該模式下,內地出口至香港地區的汽車,在香港等待上牌時間由原14個工作日壓縮至抵港後3個工作日內,進一步降低內地輸港新能源汽車終端成本,增進香港市民福祉。”南沙海關副關長林睦俊說。

香港汽車經銷商對新模式帶來的便利紛紛表示讚許。廣汽品牌香港代理商代表黃毅力表示,“新政策讓時間省下1/3,資金成本也省下1/3,是給行業的一大助力”。仁孚集團代表林建邦表示,“以往新能源汽車抵港後需要長達1個月的等待期才能上牌,現在香港的準車主可更快開到他們期待已久的新能源汽車,更早享受到綠色出行的便利”。(經濟日報記者 鄭 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