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東風頻吹 海外倉成跨境電商發展 “新引擎”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促進跨境電商發展,完善跨境寄遞物流體系,加強海外倉建設。

業內共識是,海外倉儲是物流服務的核心,在國際市場的多重挑戰下,加強海外倉建設將爲中國跨境電商出口企業的發展提供強大韌性。

助力中國品牌出海

所謂海外倉,雖然字面意思是建立在海外的倉儲設施,但具體實踐一般是指國內跨境電商企業將商品通過大宗運輸的形式運往目標市場國家,在當地倉庫儲存商品,然後再根據當地的銷售訂單,直接從當地倉庫進行商品的分揀、發貨等操作。

在菜鳥德國不來梅海外倉,當地員工經常看到一款名叫“smartmi(智米)”的空氣淨化器。在過去的三四年時間裡,這個脫胎於小米生態鏈的中國品牌已經走在了歐洲空氣淨化器銷售市場的前列,成了名副其實的出海爆款。

然而隨着銷量的暴增,電商平臺和消費者對於物流的時效和穩定性要求也越來越高。於是,智米科技向菜鳥尋求更好的供應鏈解決方案。“智米科技多是季節性銷售的產品,一旦錯過銷售季就要等到下一年。如果出現滯銷導致高庫存,那麼客戶的倉租成本就會水漲船高。”菜鳥海外倉銷售負責人說,“我們制定了全鏈路的供應鏈解決方案,智米科技只要安心賣貨,我們來替他做全球的履約服務。”

從頭程、幹線到海外倉配的全鏈路銜接,從補貨計劃、分倉佈局到定製化報表,菜鳥爲智米科技量身打造了全鏈路的數智海外倉解決方案。此外,基於菜鳥自研的數智GIWS系統,可實現全鏈路數據的可視化,直接消除境外“物流盲盒”的困擾。

“以前我們要同時對接很多個物流服務商,現在只要找一個人就行了。庫存和前臺數據實時同步,也有助於我們跟緊銷售機會。”智米科技物流負責人介紹,使用菜鳥全鏈路海外倉解決方案後,智米科技在歐洲的尾程配送成本降低20%,平均時效縮短2—3天,現在部分城市最快可次日達。

隨着跨境賣家及B2C模式加速出海,需要更靈活更全面的、能爲客戶提供端到端全程供應鏈解決方案和綜合物流的服務商。菜鳥是全球最大的跨境電商物流服務企業,進口及出口物流均排全球第一;菜鳥擁有全球最大的跨境電商倉庫網絡。菜鳥全球供應鏈已在歐洲、北美、亞太等區域的18個國家和地區運營超40個海外倉,爲海量國內外品牌和商家提供全渠道、端到端的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和倉配運營服務,助力汽配、家居、家電、傢俱等多個行業領域的品牌加速出海。

打造外貿基礎設施

作爲外貿增長的新引擎,中國跨境電商近年來發展亮眼。2024年,中國出口規模首次突破25萬億元,同比增長7.1%;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達2.6萬億元,增速爲10.8%。

作爲如今的新型外貿基礎設施,海外倉網絡不僅幫助商家維持價格競爭力,更通過智能科技幫助商家增強供應鏈韌性,爲品牌構築“護城河”。目前,海外倉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跨境賣家自建的海外倉;二是跨境電商平臺建設的海外倉,比如亞馬遜FBA;三是第三方企業(通常是物流服務商)建立的海外倉。

值得注意的是,傳統海外以商業件起家的物流供應商能力,其底層運作模式不完全匹配電商的需求。依託對中國電商生態的深刻理解和以此錘鍊出來的處理能力,菜鳥有極大的全球發展空間。

據瞭解,菜鳥持續推進全球智慧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在比利時列日、馬來西亞吉隆坡、中國香港等地自建了核心物流樞紐;在歐洲、北美、東南亞等地區建有18個分撥中心和40多個海外倉,常態化運行跨境航線150條。數字化基建能力支撐日均千萬級跨境包裹處理。已在14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全球5日達”的跨境物流服務,逐步接近國內電商物流時效。

在“最後一公里”上,菜鳥已在西班牙、美國、墨西哥等國家和地區推出本地快遞自營業務,逐步搭建本地配送網絡。比如,菜鳥在美國的快遞網絡已覆蓋加利福尼亞州和佛羅里達州的90%人口,提供本地配送兩日達服務。菜鳥在墨西哥的服務也成爲當地少數提供最快2.5日送達的快遞服務商之一。

作爲如今的新型外貿基礎設施,海外倉通過減少中間環節、直達消費者等方式,有效助力着跨境電商的發展。近年來,國家政策層面也在持續大力扶持。

海關總署2024年11月發佈《關於進一步促進跨境電商出口發展的公告》,取消了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企業備案、簡化跨境電商出口單證申報手續等,爲跨境電商出口企業創造了便利高效的通關環境。今年1月27日,國家稅務總局發佈了2025年3號公告《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支持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發展出口退(免)稅有關事項的公告》,決定對跨境電商海外倉方式出口的貨物實行“離境即退稅、銷售再覈銷”的出口退稅政策,簡稱“出口預退稅”。這一政策首次打破了傳統貿易的“實現銷售才退稅”規則,以新業態的方式推動中國出口退稅制度的發展,具有改革性意義。

可以預期的是,跨境電商快速發展下,海外倉正成爲助力中企出海的關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