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持續加力,大額補貼助力樓市回暖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莎 北京報道日前,福建寧德升級公積金提取和貸款政策,包括取消優先償還公積金貸款限制,支持異地購房還貸提取公積金,擴大雙職工認定範圍,將購房提取金額納入貸款額度測算等。新政將於4月15日起執行。
根據中指研究院監測,2025年以來全國超110省市(縣)出臺房地產政策逾170條,其中全國兩會後落地政策60餘條。各地政策調整方向多樣,優化公積金貸款、加大購房補貼力度等是各地關注的重點。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今年以來各地政策出臺的數量較多,這也說明各地對穩樓市的重視。在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框架下,政策進一步出臺,也爲房地產市場進一步向好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各地樓市支持政策全方位發力,政策核心聚焦於爲購房者提供最大程度的優惠。
公積金貸款政策空間進一步打開
3月1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首次在促消費文件中強調穩樓市,並明確了公積金政策優化調整的重點方向,包括適時降低公積金貸款利率,擴大住房公積金使用範圍,支持繳存人在提取公積金支付購房首付款的同時申請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等方面。
優化公積金政策,尤其是公積金貸款政策,爲當前各地房地產政策優化的主力方向。《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的出臺,進一步打開了各地優化調整公積金貸款的政策窗口。中指研究院統計發現,僅3月單月,就有深圳、杭州等超30地優化公積金政策。
如深圳提高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政策力度較大,疊加各類上浮情形,個人住房公積金最高可貸126萬元,家庭最高可貸231萬元。新政還將公積金貸款首套房和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統一調整爲20%,異地貸款取消戶籍和首套房限制,並增設了夫妻“衝還貸”業務,職工辦理公積金貸款後,可申請將其本人和配偶的公積金賬戶餘額,直接衝抵公積金貸款本息。
再如青島調整公積金貸款政策,繳存人購買青島商品房現房申請公積金貸款的,貸款額度可上浮10%,且可以與青島其他公積金貸款額度上浮政策疊加使用,疊加後貸款最高限額爲150萬元。另外,放寬公積金貸款借款人的年齡上限,貸款到期日男性和女性分別不超過68歲和63歲。
又如南京推出公積金“全家桶”政策,擴大提取公積金付房款的實施範圍,購房人的父母、子女符合提取條件的,可以申請提取公積金支付購房首付款。
進入4月,蘭州、天津、濟南、石家莊、常州、蚌埠、江門、寧德等地繼續優化公積金政策。如濟南提出職工家庭購買現房申請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上浮10%;如蘭州優化公積金貸款住房套數認定標準,拓寬自住住房公積金提取範圍,從人才、多子女家庭、支持首套房貸款、支持“賣舊買新”等方面着手,提高貸款額度,並實行代際互助貸款政策;如常州從多方面着手,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支持提取公積金付首付款,公積金貸款還清後,在常州購買自住住房申請公積金貸款的,不受貸款次數限制等,爲改善性住房需求提供更好支撐。
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總監陳文靜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近期多地優化公積金貸款政策,優化方向主要包括降低首套、二套公積金貸款首付比例,提高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優化公積金貸款住房套數認定標準,延長還款期限,優化“商轉公”,支持提取公積金用於首付等,着力降低購房者的購房成本。
“真金白銀”促住房消費
加大購房補貼力度也是各地降低居民購房成本的重要着力點。
4月3日,常州發佈《支持住房困難工薪羣體購買自住新建商品住房現房公告》,爲在常州無房或建築面積總計不超過75平方米的家庭提供購房資助,在常州購房資助專項房源庫內購買建築面積140平方米及以下的新建商品住房現房,可獲得15%購房款的資助,最高不超過20萬元,購房資助資金可用於支付購房首付款。
3月28日,義烏實施“住有所居”首次置業購房補貼和多孩家庭購房補貼,對於首次購房的購房者,購買建築面積小於150平方米且預(現)售備案總價不超過350萬元的一手新建商品住房,給予1000元/平方米補貼;二孩家庭和三孩家庭購買一手新建商品住房的,每套房分別補貼10萬元和20萬元。兩種補貼可以疊加,最高補貼25萬元。
同日,荊門調整中心城區購房補貼政策,對在中心城區首次購買新建商品住房的高校畢業生、非中心城區戶籍家庭和多孩家庭進行補貼,高校畢業生最高補貼10萬元,非中心城區戶籍家庭一次性補貼2萬元,二孩、三孩家庭一次性分別補貼2萬元、4萬元。其中多孩家庭購房補貼可與其他購房補貼疊加使用。
另外,3月1日起,在呼和浩特市四區購買新建商品住宅爲首套住房的購房人,可享受購房合同總價款2%的補貼,單套最高不超過5萬元。
今年以來,優化購房補貼的還有黑河、丹東、海寧、費縣、鄂爾多斯、阿勒泰、銅陵等地。此外,3月底南京優化了住房“以舊換新”的補助標準,政府給予購房人購房總款1%的補助,企業再給予購房人購房總款3%—5%的優惠。
陳文靜認爲,較大額度的補貼能直接降低購房成本,促進購房需求入市。
整體來看,陳文靜表示,近期各地持續從降低購房者置業門檻、降低置業成本等方面優化樓市政策,將一定程度促進購房需求釋放。2025年各地“穩市場”政策將進一步落地,多地加大購房補貼力度、完善“以舊換新”政策,有望在更多城市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