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並潮夯 臺電子廠頻收購日企
業界看好的關鍵是,日本企業擁有許多關鍵的技術,過去只專注在日本國內市場,如今改掛臺企招牌,對於臺廠而言也能夠拓展產品線、提升技術優勢並且切入不同領域,更能夠以雙方資源打進國際市場,成了大好機會。
國巨日前宣佈,將透過日本子公司公開收購芝浦電子100%股權,收購價爲每股4,300日圓,總收購規模上看655.59億日圓,約新臺幣137.67億元。此爲國巨2022年10月收購法商TS工業感測事業部之後,最大規模收購行動。
光寶科於2024年以25.3億元取得了日本電源供應器業者科索19.99%股權,將取得科索一席董事提名權、一席獨立董事建議權。這也是光寶科2007年以來啓動最新併購案,總經理邱森彬形容是「光寶跨入全方位電源」的第一步,將搶食高達4,000億元的利基型電源市場大餅。
華邦電旗下的微控制器(MCU)及晶圓代工廠新唐科技2020年以現金2.5億美元(新臺幣約72.33億元)完成收購日本松下電器(Panasonic)旗下半導體事業(PSCS)。透過收購PSCS,將有助新唐技術擴增,拉昇在車用領域的市佔率,對進攻影像感測、5G射頻的晶圓代工也有助益。
聯電2019年宣佈併購與富士通半導體(FSL)合資的12吋晶圓廠日本三重富士通半導體(MIFS)全部股權,最終交易金額爲544億日圓(約新臺幣156.83億元),雙方透過聯電40奈米技術授權,及MIFS建置40奈米邏輯生產線,進一步擴大彼此合作關係,拓展全球生產基地佈局,也能分散生產製造風險。
鴻海2016年斥資新臺幣1,108億元,投資夏普(SHARP),原先預期夏普面板技術可幫助鴻海切入螢幕製造,降低代工依賴,惟近年來爲遏止虧損,鴻海積極推動夏普轉型,目標是成爲「輕資產」公司,將淡出相機模組、面板、半導體等零組件事業,保留並強化品牌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