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大學60週年慶謝志堅談航運 看紅海危機難解、陽明需持續擴充

▲前排左起真理大學校友會總會長張聰聯、校長李宜芳,民國62年畢業的校友謝志堅與全體貴賓合影。(圖/記者張佩芬攝)

記者張佩芬/臺北報導

真理大學於11月1日舉辦「真理大學60週年校慶演講與座談」,邀請曾任長榮海運與陽明海運董事長的傑出校友謝志堅,以「挑戰與展望:從長榮到陽明--關稅戰後貨櫃航運變局中的企業領導與人才佈局」爲題專題演講。謝志堅坦言,以目前以哈情勢,他不認爲紅海危機即將解決。

謝志堅分析,以哈停火至今已經過3周,但衝突仍持續上演,以色列要求哈瑪斯解除武裝,哈瑪斯要求以色列軍隊撤出加薩,他不認爲雙方衝突能夠在短期內解決,紅海復航也難期待,不過紅海如果真的復航,釋出的約9%運力,對貨櫃船運市場衝擊會非常大

對於現場聽衆詢問萬海航運營運規模是否會超越陽明,成爲臺灣第二大與全球第九大,謝志堅指出,萬海是私人公司,也很敢衝,在疫情爆發後快速擴充船隊,而陽明因爲官股公司,動不動就有黑函出現,公司高階難免保守,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態,在2020-2023年一艘船都沒造,還好去年開始訂造18艘新船,租轉購船舶也有10艘,目前看與萬海在伯仲之間,陽明必須持續擴建新船以維持市場競爭力。

▲左起真理大學校長李宜芳致贈感謝狀給長榮、陽明前董事長謝志堅。(圖/記者張佩芬攝)

謝志堅在演講中,以45年海運實務經驗爲基礎,深入分析全球貨櫃航運市場的最新趨勢與地緣經濟變化。他指出,關稅戰、供應鏈重組與東南亞市場的崛起,正深刻改變全球航運佈局;而航商面對市場分散與環保減碳政策的挑戰,必須在經營策略與人才培育上同步創新轉型。謝董事長並以親身經歷分享「從長榮到陽明」的轉型歷程與領導心法,強調企業家精神與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今日活動吸引產業界、校友與學校師生齊聚一堂,共同見證真理大學六十年來的辦學成果與永續願景。活動現場由音樂系室內樂演出揭開序幕,氣氛隆重熱烈,接着由李宜芳校長、校友總會理事長張聰聯及傑出校友會理事長白文亮致詞。

▲左起真理大學校長李宜芳致贈感謝狀給長榮、陽明前董事長謝志堅。(圖/記者張佩芬攝)

隨後的座談交流,邀請產學界重量級代表,包括:社團法人臺灣全球商貿運籌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蘇隆德、美國SOLE國際物流協會臺灣分會執行長鄒伯衡、臺灣國際物流暨供應鏈協會創會理事長葉建明、臺灣商港事業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廖超祥等人,針對全球供應鏈、產學合作及永續物流等議題進行深入對談。

接着進行人才培育MOU簽署儀式,由李宜芳校長代表學校與多家企業、協會及校友組織簽署,包括一路發國際物流、統一石化、穩達商貿運籌、東昱物流等公司,以及真理大學傑出校友會、臺灣全球商貿運籌發展協會、美國SOLE國際物流協會臺灣分會、臺灣國際物流暨供應鏈協會與臺灣商港事業發展協會,共同推動國際產學交流與人才培育平臺。

▲左起臺灣商港事業發展協會廖超祥理事長、社團法人臺灣全球商貿運籌發展協會蘇隆德榮譽理事長、謝志堅、真理大學李宜芳校長、臺灣國際物流暨供應鏈協會葉建明創會理事長。(圖/記者張佩芬攝)

真理大學董事長陳信良表示,六十年來,學校秉持馬偕精神,培育無數優秀校友,未來將持續深化產學合作,培育具國際視野與實務能力的新世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