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四千年美女!考古隊挖樓蘭女屍「高鼻大眼美貌」震驚全世界

圖爲2008年國立歷史博物館起展出「絲路傳奇」新疆文物展,圖爲距今約3800年的樓蘭故城北部出土保存最完整的的「樓蘭女」。記者林建榮攝影/聯合報系資料照

樓蘭古城處於新疆地區的沙漠地帶,異常乾燥的氣候,使得那些消逝於沙漠中的生命免於腐爛,得以完好的保存下來。隨着考古發掘的逐步深入,樓蘭古城也向我們展示了它所創造的一件件驚人奇蹟。

1979年12月,有考古學家在一個寸草不生的土埠頂上,發現古人活動的遺蹟。後來經過考古發掘,在此處竟發現一座埋葬在地下的古代樓蘭人墓葬。考古隊員在驚喜之餘,加大挖掘力度。在墓穴清理得差不多後,一具完整的古代樓蘭女性的屍體,出現在隊員們面前。古代樓蘭女屍的發現,如同重磅炸彈,震驚考古界、震驚中國,更震驚了全世界!

透過出土資料的描述,可以知道這具女性乾屍,置放在由兩塊掏空的樹幹所製成的棺木中。她頭戴尖頂氈帽,身裹毛線氈毯,腳穿補過的皮靴。從外露的面容可以看出死者死時還年輕、臉龐姣好,有着高高的鼻子、大大的雙眼、長長的眼睫毛,濃密的金髮捲曲在肩後。氈帽的尖頂兩旁,插着色彩斑斕的翎羽,帽邊飾有紅色彩絨,頸部圍着毛茸茸的皮裘,既美觀又保暖。好事的日本人在得到消息之後,馬上根據照片爲她做了一件複製頭像,一時間,「樓蘭美女」的稱謂響遍世界。

實際上,這具乾屍在去世時的年齡在35歲左右,離「樓蘭美女」的稱謂還有一定差距,樓蘭美女的稱謂之所以廣泛流傳,是因爲還有一個更爲神奇、美麗的乾屍曾被發現。

1934年,瑞典考古學家弗克.貝格曼(Folke Bergman)與赫定一起,再次來到羅布泊,希望能有新的發現。奧爾迪克聞訊,又主動趕來重歸旗下。當時已72歲的奧爾迪克告訴赫定,他十五年前,在羅布泊發現一個「有一千口棺材的地方」。聽到這番話,赫定感到吃驚和懷疑。雖然如此,他還是決定去探探奧爾迪克口中的古墓羣,並把這個任務交給貝格曼去實施。

奧爾迪克和貝格曼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去尋找這片神秘的墓地。在一次次失敗後,奧爾迪克也拿不準了,他開始講故事爲自己開脫,他說那個「有一千口棺材的地方」已經消失在新形成的湖泊中了,那個地方有魔鬼出沒,他不敢帶別人到那裡去。貝格曼開始懷疑是否真有這樣一個地方。在灰心喪氣之際,考察隊意外拐向一條庫姆河的支流,這是一條沒有名字的河,貝格曼隨口把它叫做「小河」。他們誰也不會想到,隨口叫出的「小河」,日後會成爲羅布泊探險考古史上的關鍵字。考古隊沿着小河,一邊測量、繪圖,一邊前進。這時已是6月,沙漠的天氣變得特別熱,所有人都汗流浹背。就在這時,大家發現奧爾迪克有些異樣,他迷迷糊糊的張望着、聆聽着,然後,他一個人久久的凝視着一個渾圓的小山崗,一言不發。突然,奧爾迪克指着那個小山崗,大聲說:「那,就是它!」大家全愣住了,一時沒有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都面對小山崗而立。

圖爲2008年國立歷史博物館起展出「絲路傳奇」新疆文物展,圖爲距今約3800年的樓蘭故城北部出土保存最完整的的「樓蘭女」。記者林建榮攝影/聯合報系資料照

那是個埋在細沙中的山崗,貝格曼和他的助手們在此發現大量的棺木,留給世人無限遐思的「樓蘭美女」也靜靜躺在那裡。貝格曼記載說:「其中一些木乃伊有着黑色的長髮,和令人難以置信、保存完好的臉……一具女性木乃伊麪部神聖的表情,讓人永遠無法忘懷!她衣着高貴,中分的黑色長髮上,冠以一頂具有紅色帽帶的黃色尖頂氈帽,雙目微合,好似剛剛入睡一般。漂亮的鷹勾鼻、微張的嘴脣與微露的牙齒,爲後人留下一個永恆的微笑。這位『神秘微笑的公主』已經傲視沙暴多少個春秋,聆聽過多少次這『死亡殿堂』中迴盪的風嘯聲!而又是在什麼時候,她面對明月、燃燒的太陽,永遠的闔上了雙眼?正是爲了尋找這類問題的答案,我纔來到此地探險。」貝格曼並沒有找到答案,他再也沒有回到這片讓他魂牽夢縈的土地。在貝格曼之後,由於種種原因,再沒有其他考古工作者或探險者,能找到這片神秘的土地。「小河墓地」在羅布荒漠的無邊沙海中,沉寂了66年。

除了樓蘭美女之外,在樓蘭這塊神秘的土地上,還發生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2000年3月的一個下午,新疆一支考察隊來到著名的營盤遺址古墓羣與小佛塔中間地帶考察。考察隊在一條幹涸的小河道里,意外發現一具獨木舟棺材。他們將這具奇特的棺木從河道里拉出來後,發現殘棺僅剩85公分長、50公分寬,棺材厚約2公分,估計此棺原長約3至4公尺,其餘部分已斷朽在地下。當時他們怎麼也想不到,這具極爲普通的殘棺,竟是出自漢晉時代的稀世國寶──樓蘭彩棺,而這條幹涸的小河道,就是傳說中「有一千口棺材的地方」!

彩棺通體以黃、橘紅、褐、綠等色彩彩繪,繪有銅錢、花卉紋樣,並以斜線分格,整個彩棺的圖案,雖歷經近兩千年的歲月,卻如同新的一般。彩棺兩端繪有東方文明中代表日、月的朱雀、玄武。彩棺以具有古羅馬藝術風格的絨毛毯覆蓋,毯上的獅子形象誇張、色彩豔麗。極具考古價值的是,這具彩棺集合了東西方兩大文明元素。由於考察隊在進入樓蘭遺址前就制定了紀律,不準帶走任何文物,因此考察隊決定回到宿營地,請示上級後再做決定,於是就把彩棺留在原地。

《消失的古國:考古學家如何發掘歷史上存在、但地理上消失的36個國家》。圖/大是文化提供

在請示上級部門、徵得同意後,考察隊派出一輛車返回原地尋找彩棺,可尋找人員在營盤遺址周圍轉了很多圈,都找不着那具彩棺。由於樓蘭古城遺址是中國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爲避免遭人爲破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曾於1996年,專門發佈禁止到樓蘭古城探險旅遊的禁令,任何人員未經文物主管部門批准,不得擅自進入。因此,文物隊決定先考察完周圍的幾個文物點,返回時再接着尋找。

然而,出人意料的事發生了,當考察隊考察完預定地點、返回那條幹涸的河道邊時,幾個人走近尋找彩棺,不由大吃一驚,樓蘭稀世彩棺竟然神秘失蹤。不久,考察隊再度返回原地尋找彩棺,而且在遺址周圍數公里內,展開拉網式大搜尋,但仍一無所獲。考察隊向上級彙報後,主管部門斷定這具彩棺已被盜走,後經數月查尋,稀世國寶樓蘭彩棺仍下落不明。

(本文摘錄自《消失的古國:考古學家如何發掘歷史上存在、但地理上消失的36個國家》,大是文化出版,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