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小卡不買不行!追星文化帶來的環境衝擊
在追星文化之下,大量實體專輯銷量帶來巨大的環境成本。(圖片來源/Pexels)
隨着網際網路深入生活,追星早已不再遙不可及,Kpop 席捲全球,大量「飯圈文化」與追星行爲隨之涌現;然而,在華麗舞臺與熱烈應援的背後,卻隱藏着龐大的環境代價。專輯購買附帶的小卡、籤售會資格及榜單數據等福利,驅使粉絲過度消費,帶來不容忽視的資源浪費問題。
根據Circle Chart(韓國音樂內容協會營運的排行榜)數據顯示,2024年南韓專輯總銷量爲9330萬張,雖低於 2023 年的 1.157 億張,但在數位串流已成主流的今天,實體專輯銷量依舊驚人,而造成這一現象的關鍵因素,正是 Kpop 特有的行銷手法。
自三、四代偶像團體開始,粉絲購買實體專輯不再只是收藏和聽音樂,現在購買實體專輯能夠蒐集偶像小卡、抽取籤售會資格、爲偶像沖銷量和數據一位等。Kpop 特別的小卡文化中,隱藏的是巨大的環境代價,不同版本的專輯、銷售通路與預售活動,都對應不同款式的小卡與特典,促使粉絲大量購買。然而,這種模式不僅浪費資源,也帶來環境負擔,韓國國會議員禹元植引用韓國環境部資料顯示,韓國2022年使用801.5噸塑膠製作實體專輯,比2016年暴增至少14倍,街頭遭棄置的大量韓團專輯事件,也屢屢引發關注。
針對永續提倡以及環保團體的訴求,韓國娛樂公司陸續提出改善承諾,包含會使用環保塗料和可回收材料等環境友善原料,並推出數位專輯,降低 CD 生產爭議。針對小卡的環保爭議,韓國專輯銷量成長最快、規模最大的娛樂公司之一HYBE, 曾推出水溶性塗層小卡,卻引起粉絲反彈,因爲小卡具有珍藏價值,而且保存不易,水溶性質會增加其保存難度。
2023年,HYBE 成立永續發展工作委員會,並在最新的2025永續發展報告提到,專輯會採用FSC 認證紙張、環保大豆油墨和可生物降解塑膠,減少包裝,並持續推動產品數位化。2023年起,HYBE 已開始以數位代碼取代 CD 發行,今年更預計將專輯內容物全面數位化。
在演出方面,從舞臺、商品、運輸等部分,也不停推動更環境友好的方式。2024年HYBE 與環保品牌 Nukak 合作,將演唱會的手幅再製成卡包、化妝包、斜揹包等商品,推動演出周邊再利用。
然而,若粉絲追星模式不改變,他們對專輯衍生福利的高度需求與收藏熱潮,即便企業採取環保措施,恐怕依舊治標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