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銀理財開業破題“財富向善”:探索建立與投資者利益綁定的評價機制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覽青 杭州報道
2月18日,浙商銀行理財子公司——浙銀理財宣佈開業。這是第一家註冊地在浙江的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也是全國第32家理財子公司。至此,所有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已全部落地。
作爲最後一家拿到理財子牌照的股份制銀行,浙商銀行將如何打出差異化優勢?
“善數爲本,理財有道”是浙銀理財給出的答案。浙銀理財黨委書記、董事長武國元向記者表示,浙銀理財在成立首年,目標規模基本與成立初期持平,不刻意追求規模的快速增長,而是注重穩健發展,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夯基礎”上。武國元指出,整體來看浙銀理財的經營策略包括“穩健經營,智慧經營”、“深耕浙江,輻射全國”、“金融向善、踐行責任”、“協同發展,風險隔離”等四大方面。
據瞭解,浙銀理財將探索建立與投資者利益綁定的考覈評價機制,並將部分管理費投入慈善用途,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
優化資源配置引導財富向善
浙江作爲長三角的核心省份之一,憑藉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數字經濟的創新引領以及共同富裕示範區的建設,已成爲全國高質量發展的典範。
武國元指出,浙銀理財將聚焦省內實體經營的投融資需求,提供精準高效的金融服務,助力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
“例如在縮小‘三大差距’方面,理財公司就大有可爲。”武國元提到,理財公司脫胎於銀行體系,在客戶觸達、服務覆蓋等方面具有相對優勢。不僅能夠服務居民財富保值增值,還能夠起到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的作用,有利於縮小不同羣體、地區、代際之間的服務資源差距,引導社會價值向善。
武國元表示,浙銀理財將以低門檻、低風險、低費率的產品爲抓手,助力實現理財普惠。同時,將科學評判投資標的的風險和社會效用,構建向善的信評體系,並依託金融顧問、反詐工作室加強投教,當好居民的“金融理財諮詢師”。
夯實投研能力基礎,發力“固收+”
對於理財公司而言,爲客戶提供多元資產配置方案、實現穩健的投資收益,是“以客戶爲中心”引導下金融向善的應有之義。
武國元指出,理財子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在於投研和風控,公司從人才培育與系統建設兩方面發力構築投研體系的“護城河”。
人才培育方面,武國元表示,一方面加強投研人才梯隊建設,通過市場化引進與自主培育的方式打造專業隊伍;另一方面堅持投研一體,研究貢獻度需要在投資中體現,持續完善大類資產投研框架,全方位跟蹤覆蓋股、債、商、匯等資產策略領域,逐步形成“市場研究-策略孵化-產品落地”的投研管理鏈條,力爭爲客戶增厚投資收益,滿足其多元化配置需要。
系統建設方面,武國元透露,公司高度重視科技能力建設,在開業初期“招兵買馬”的起步階段,浙銀理財約120名員工中有20名科技人員,配置比例相對較高。公司將充分發揮身處浙江的區位優勢,積極探索AI大模型的應用,推動投資研究模型和方法的迭代升級。
據悉,浙銀理財將推出“琮”系列六大產品體系,“琮善”“琮簡”“琮融”“琮心”“琮長”“琮樂”,涵蓋活錢類、固收類、固收增強類、混合類、權益類、商品和金融衍生類等多類型產品。
在各類產品中,武國元告訴記者,在利率中樞持續下行的環境下,現金類與純債固收類產品的業績基準將隨之下行,相較而言其最看好“固收+”產品賽道。“我們公司的存量產品以現金類與純債固收類爲主,但邊際上‘固收+’類產品的比重正在增加,前期我們已在探索‘固收+權益’、‘固收+黃金’等產品,有效捕捉了黃金上漲與權益反彈的階段性收益,並培育了相應的投資客羣。”他表示。
母子協同與外部拓展同步,已有8家代銷機構明確合作意向
作爲第32家開業的理財子公司,渠道拓展對於浙銀理財來說至關重要。
武國元告訴記者,今年是浙商銀行“以客戶爲中心的綜合協同改革”落地的首個完整年。在短期內浙商銀行作爲母行將發揮最大單一代銷渠道作用,在客戶需求挖掘、產品銷售推動、重點客羣維護等方面給予充分協同支持。在他行代銷渠道的拓展方面,浙商銀行將基於同業機構的朋友圈,充分發揮金市、同業、託管、財富代銷等業務資源,幫助浙銀理財共同拓展他行代銷機構。
在外部渠道拓展方面,浙銀理財將根據他行機構的經營區域、特色、客羣基礎和管理能力等因素,有選擇地推進代銷合作,力求與母行代銷資源形成互補。
值得關注的是,在宣佈開業的同時,浙銀理財與8家代銷合作機構明確產品代銷合作意向,記者注意到,8家機構涉及全國股份制銀行、城商行、互聯網銀行等。
在渠道協同之外,浙銀理財的協同發展策略還體現在能力協同。武國元透露,加強權益能力建設將採取指數化戰略、多策略多資產戰略、共贏共富戰略等三大戰略,將依託母行在FICC等大類資產方面的定價和配置能力,通過FOF投資等方式實現多元組合與穩定回報,並加強與優秀資產管理機構合作,借鑑先進經驗,提升整體投資能力,實現協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