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城市“五一”樓盤賣爆了
文/樂居財經 劉治穎
“五一”假期期間,多地房地產市場活躍度持續提升,成交量同比明顯增長。
以深圳爲例,5月1日“築夢鵬城 宜居未來”爲主題的好房節正式啓幕,展會首日即吸引近4萬市民到場。鵬宸雲築項目借勢加推250套住宅房源,開盤當日去化率高達92%。
在廣州黃埔,5月1日至2日,全區47個在建在售樓盤累計到訪超2000組,認購量較去年同比上漲37%,到訪轉成交率顯著提升。江門新會區,假期首次日成交量達48套,同比增加109%;成交金額達5100萬元,同比增長超90%;銷售面積0.51萬㎡,同比增長95 %,三項核心指標增幅均超90%,創下近年同期新高。
上海的樓市同樣表現出色,多個在售樓盤銷售火熱。位於浦東新區新楊思板塊的“翡雲悅府”,160套住宅已認籌509組,認購率約318%,觸發限售及積分;“國貿中國鐵建·西派海上”新推出的82套住宅的認購數量也超190組,認購率高達232%,觸發限售及積分。還有位於徐匯濱江板塊的綠城潮鳴東方,最終累計認購超200組,觸發限售,不觸發積分。
北京多個商品房項目也迎來大批看房客流。其中一個4月底剛剛開盤的項目,主力戶型爲112平方米的三居和122平方米的四居,主要面向有改善需求的購房人,首期推出249套房源,開盤以來已銷售60%。
此外,一二線城市的二手房市場成交量也保持活躍。在湖北武漢,僅假期前三天,某大型房地產中介門店的看房總人數就超過8000人,相比節前3天增長25%。
專家表示,4月以來,區域市場的結構性改善特徵愈發明顯。4月深圳大戶型、中高總價的二手房成交增多,上海4月成交二手房2.07萬套,同比增加32%,爲2022年以來同月最高值。同時,這個“五一”假期,疊加一系列房地產政策組合拳,居民潛在購房需求仍有較大空間,因此一、二線核心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得以繼續保持向好態勢。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認爲,從深圳好房節的火爆場景到各地樓市的亮眼數據,不難看出當前房地產市場延續前兩月回暖態勢持續升溫。一方面,市場預期的穩定與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持續落地,顯著提振了購房者的置業信心,尤其是改善型需求加速釋放,成爲拉動市場增長的重要引擎。另一方面,房企積極調整營銷策略,通過黃金贈送、限時折扣、科技看房等多元化手段,精準對接消費者需求,有效激發市場活力。
今年以來,持續推出的房地產政策“組合拳”,成爲推動市場回暖的核心動力。
5月1日,中山出臺樓市新政,提出2025年5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凡在中山市購買新建商品住房,在繳納契稅後給予購房款5‰的電子消費券補貼。
武漢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等6部門則聯合發佈樓市新政,除了二套房公積金貸款額度提高至120萬,“新政”將多孩補貼從新城區擴大到武漢全市範圍,購買新房者,二胎、三胎分別補貼6萬和12萬。此外,購買新房,契稅還將實行全補。
青島則推出12項新政策刺激樓市,包括購房補貼、低月供貸款產品等,還發布住房“以舊換新”方案,計劃收購1200套二手住房用作保障性租賃住房,鼓勵羣衆賣舊買新。
儘管政策利好持續釋放,但房地產市場的區域分化特徵仍將持續。
克而瑞分析指出,一二線核心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杭州等未來成交放量程度主要取決於高端住宅供應,若有區位佳、產品力強的適銷盤入市,短期內市場熱度還將延續;武漢、天津等城市短期內市場有止跌企穩態勢,後續成交有望延續穩中有增的弱復甦走勢;部分弱二線和三四線城市短期內高庫存問題難解,整體去化難言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