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銀行:拒絕內卷 向“低風險均收益”轉型成效初現
中經記者 張漫遊 北京報道
8月28日晚間,浙商銀行發佈2025年中報。截至2025年6月末,浙商銀行總資產達到3.35萬億元,比上年年末增長0.63%;實現營業收入332.48億元,歸屬於本行股東的淨利潤76.67億元;資產質量持續向好,不良貸款率進一步下降0.02個百分點。
在行業淨息差下探至歷史最低水平1.42%的背景下,浙商銀行淨息差仍保持在1.69%,優於行業平均水平,這背後體現出該行向“低風險均收益”資產結構轉型的戰略已初見成效。
戰略轉型對衝息差收窄壓力
上半年,銀行業普遍面臨淨息差縮窄、非息收入承壓等挑戰,對收入端和利潤端形成擠壓。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末,銀行業淨息差已下探至歷史最低水平1.42%。
面對行業“低增長、低需求、低息差”週期性挑戰,浙商銀行方面認爲,規模速度情結難以爲繼,2025年上半年浙商銀行優化資產負債結構,適度有序擴表:從“資產端發力”調整爲“負債端發力”,資產結構從“高風險高收益”調整爲“低風險均收益”的資產結構,積極佈局項目貸款等收益適中、風險可控的長久期資產,進一步夯實資產底座。
這一戰略調整的效果在中報數據中得到體現。基於浙商銀行推進“低風險均收益”資產策略及負債結構優化工程,截至2025年6月末,該行淨息差爲1.69%,較去年全年收窄2BP。
報告期內,浙商銀行實現營業收入332.48億元,同比下降5.76%;受市場震盪波動影響,非利息淨收入下降,與同業趨勢保持一致;歸屬於本行股東的淨利潤76.67億元,同比下降4.15%。
不過,該行存款付息率同比下降31BP,有效對衝了息差收窄壓力。此外,數字化轉型成爲浙商銀行降本增效的關鍵抓手。上半年,該行業務及管理費93.75億元,同比下降5.77%,在控制成本方面取得了明顯效果。
中國銀行研究院中國金融團隊主管李佩珈建議,在息差收窄背景下,銀行應優化負債結構、把控好負債成本。“銀行要嚴格控制攬儲成本,尤其要避免高息攬儲、惡性競爭;壓降定期存款佔比,提高低成本存款佔比,通過縮短存款期限、調控結構性存款規模、適度增加主動負債佔比等方法來降低存款利率。同時要穩定資產質量,降低貸款損失對利潤的侵蝕。”
在“低風險均收益”轉型之下,浙商銀行資產質量持續向好。相較上年年末,在資產總額增長0.63%的基礎上,該行客戶數增長約10%,表明“小額分散”資產的授信理念得到有效執行,並推動不良貸款率進一步降低至1.36%。
從拼價格的內卷式競爭轉變爲差異化綜合服務
如何應對息差收窄挑戰,是每一家銀行領導團隊的必答題。浙商銀行管理層表示,要依靠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從拼價格的內卷式競爭轉變爲差異化綜合化服務。
2025年上半年,浙商銀行以長期主義爲牽引應對行業週期性波動帶來的挑戰,持續升級對公、零售、資金同業業務經營策略,調整優化業務模式,提升中長期發展質量。
具體來看,在公司板塊,爲浙商銀行全行貢獻57%營收,人民幣公司存款較上年新增668億元,付息率下降近25BP,公司客戶數近27萬戶。在零售板塊,隨着零售體系建設的縱深推進,上半年浙商銀行AUM規模邁上7000億元新臺階,零售代銷中收同比增長36%。持續做大基礎客戶,做優價值客戶,做深高端客戶,零售客戶數(含借記卡和信用卡客戶)1451萬戶,較年初新增284萬戶。在同業板塊,浙商銀行自營外匯與自營貴金屬等交易業務取得歷史最優業績。
平安證券研報分析指出,隨着浙商銀行戰略落地的持續深化,疊加歷史包袱不斷出清,預計未來盈利質量會逐步改善。
(編輯:朱紫雲 審覈:何莎莎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