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羣國小畢業生比大人了不起 用踏查為家鄉完成畢業論文

臺南市安慶國小六年七班學生踏查海尾寮排水線,以及走訪社區和觀察鹽水溪排水線環境生態,今天下午發表成果。記者鄭惠仁/攝影

臺南市安慶國小六年七班老師蘇育升老師與臺江綠道志工,帶學生實際踏查海尾寮排水線,訪問居民,沿着山海圳國家綠道探訪污水水處理廠,觀察鹽水溪排水線環境生態,今天下午辦「排水與生活交響」的探索小論文發表會,有如另類的畢業考。大人稱許這羣孩子爲家鄉完成畢業論文,比大人更了不起。

臺南社大臺江分校吳茂成執行長表示,臺江流域學習是大廟興學營造學習型社區,深耕臺江文化的重要教育行動,結合在地20幾所幼稚園、國小、國中及高中、大學,共同以臺江十六寮、溪圳港、山海圳國家綠道爲教室,陪伴學生以踏溯方式,進行臺江流域專題研究探索。

本學期安慶國小六年七班學生在老師蘇育升帶領下,與臺江綠道志工踏查校小旁的海尾寮排水線,以及沿着山海圳國家綠道內海之路,走讀安南區污水處理廠,實際瞭解臺江家鄉河川治理的歷程,同時,也到社區訪問居民,將探索調查的資料,整理成壁報論文,手作模型,提出海尾寮溪環境治理方案。社大臺江分校也幫忙學生,能夠在畢業典禮前,編印這本畢業小論文,送給母校及臺江家鄉的謝禮。

蘇育升有感而發,認爲此一探索實踐了DFC學習法四階段「感受、想像、實踐、分享」,見證了孩子在合作、思辨與行動層面上的真實成長,學會了觀察、提問,進而萌發對守護臺江河川公共議題的關心。

安慶國小校長羅智韋指出,孩子們以「海尾寮溪探索地圖」爲題,展開實地踏查、資料蒐集與圖像建構。過程中,特別感謝執行長吳茂成的指導與鼓勵,讓孩子們的學習走出教室、走進歷史現場。「爲什麼要研究臺江?因爲這裡不只是一塊土地,它是活着的文化地景。」,藉此讓孩子理解,歷史不只是課本里的事件,而是祖先的選擇、土地的智慧,是從地方生長出來的生命紋理。

學生顏宸熙設計「海尾寮排水線希望樹」,他分享,在這段歷程中,最有感的發現是海尾寮排水線好像在她們的關注下,逐漸改善了,讓人覺得努力是有用的。設計「海尾智能垃圾回收桶」的魏柔恩說,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這樣的分享,讓努力被更多人看見。

臺南市安慶國小六年七班學生踏查海尾寮排水線,以及走訪社區和觀察鹽水溪排水線環境生態,今天下午發表成果。記者鄭惠仁/攝影

臺南市安慶國小六年七班學生踏查海尾寮排水線,以及走訪社區和觀察鹽水溪排水線環境生態,今天下午發表成果。記者鄭惠仁/攝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