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嚴禁中小學節假日集體補課,省市縣教育部門公佈舉報電話
浙江出手治理“教育內卷”,省教育廳日前設立省、市、縣三級投訴舉報電話、郵箱並在官網公佈,受理針對中小學節假日補課、作息管理,以及寒暑假、雙休日、國家法定節假日放假管理等的投訴舉報。
據瞭解,浙江小學、中學早上的上課時間一般分別不早於8:30、8:00,寄宿制高中不早於7:40;寄宿制小學、初中、高中學校晚上熄燈時間一般分別不遲於21:00、21:30、22:30。寒暑假、雙休日、國家法定節假日嚴禁集體補課。同時,嚴禁擠佔學生課間休息,不對外公開考試成績、排名。
據新華社報道,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3月中旬發佈《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釋義》,提出中小學生每天的睡眠時間應在8~10小時,但記者調查發現,一些中小學生每天睡眠不足8小時,有的睡得晚、起得早,白天靠喝咖啡撐着。據《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3》,學生羣體每晚平均睡眠時長爲7.74小時。
近期,全國多地推進落實普通高中雙休制度,杭州高一、高二年級全面停止週末返校;揚州、南通等地高一、高二雙休,高三調整爲單休;長沙市部分高中下發週末放假通知。這項舉措受到衆多學生、家長歡迎,認爲可以保障學生勞逸結合,促進身心健康,同時也有部分家長擔心,如果自己孩子所在的學校落實了,其他學校、地區卻不執行,那就“吃了虧”;或認爲不夠自律的孩子會因此受影響,應嚴格管理。3月11日,《浙江教育報》曾以“高中雙休何以惹爭議 ”爲題刊發多篇短評。
“多地恢復雙休,其實是一種反內卷的探索,讓教育迴歸以人爲本的核心理念。”作者李平認爲,高中雙休的推行不僅緩解學生的身心壓力,也推動教育從“時間消耗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教育是需要留白的藝術,學校敢鬆綁、家長能放手、社會善託舉,才能讓雙休政策真正釋放育人價值,期待這股‘風’吹向更多地方。”
“儘管推行雙休制度,部分學校仍以‘自願培訓’等名義組織週末活動,導致政策效果打折。”作者夏熊飛表示,保障雙休實質性推進,教育部門應具備“一盤棋”思維,避免區域執行差異引發不公平感,要監督檢查各地各校的落實情況,防止雙休成爲“紙上福利”。他還呼籲,打破以升學率、分數爲核心的內卷式競爭應成爲社會共識,家長要打破“多學一天=多刷一套題=多一分勝算”的認知,學校要摒棄“用時間換成績”的落後“戰法”,革新傳統教育模式,從題海戰術轉向精準教學。
據央視新聞,教育部日前印發通知,公佈河北、江蘇、河南等地查處中小學違規辦學行爲的典型案例,就進一步規範基礎教育辦學行爲提出要求。
通知指出,中小學在校時間過長、節假日補課等不規範辦學行爲嚴重影響學生身心健康和教育形象,具有極大安全穩定風險,各地要牢固樹立“育人爲本、健康第一”的理念,保障學生合法休息權益,將合理安排中小學生在校作息時間、充分保障睡眠和自主學習活動時間作爲“底線”,將禁止法定節假日、寒暑假集中補課或變相補課作爲“紅線”,多渠道多形式進行常態化、持續性排查整治,始終保持嚴管嚴查高壓態勢,維護好教育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