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桐廬:處處是景 時時可遊

來源:光明日報

在浙江杭州西南部富春江與分水江交匯處,浙江省桐廬縣正以全域旅遊爲筆,勾勒出一幅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從羊肚菌大棚裡的豐收喜悅,到垂雲通天河的地下暗河探險;從千年古村與動漫藝術的奇妙碰撞,到智能化菇房裡的“數字農業”……桐廬的旅遊版圖早已突破傳統景區邊界,邁向“處處是景、時時可遊”的全域時代。

景區村莊“微改精提”

瑤琳仙境打造5.0版燈光秀,襯托出變幻無窮、鬼斧神工的洞中美景;大奇山國家森林公園合理利用森林資源,打造“小而美”的旅遊體驗項目……依託“微改精提”工程,桐廬系統推進存量資源盤活與品質升級,實現“閒置資產變旅遊產品、傳統村落成度假目的地”的美麗蝶變。聯盟村千櫻谷的綠意漫過山野,新修成的登山步道如絲帶般纏繞山間,引得遊客駐足流連;而深澳古村的前房廳裡,改造而來的深澳老茶館飄出茶香,遊客品茗聽曲,時光彷彿停駐。

2024年,桐廬培育“微改精提”示範點33個,完成投資額5.7億元。“深挖當地文化底蘊,使其融入旅遊目的地、旅遊接待場所等重要節點,方能使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桐廬縣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說。

打造全域四季“遊玩地圖”

如何讓地方旅遊從“靠天吃飯”轉型到“全年精耕”?桐廬的做法是:提升旅遊資源與遊客期待的契合度,讓遊客慢下來、住下來、還想再來。

眼下,桐廬正編織一張“全域皆景區、四季有玩法”的立體旅遊網絡,這既是應對同質化競爭的戰略突圍,更是對“詩鄉畫城”文旅IP的深度激活。

在靜波緩流的富春江南岸,新合鄉龍吟谷是深藏在山野中最大的水上樂園,靜臥山川溪流之間的蘆茨村坐擁清澈見底的天然浴場;在高山密佈的富春江北岸,雅魯激流探險、虎嘯峽激流探險、天目溪漂流、山灣灣激流探險驚險刺激——靈秀水系孕育出的親水文化版圖打破傳統“避暑”概念,形成“以水爲媒、文化爲魂”的旅遊生態鏈。

同時,這裡也有“冰雪經濟”:位於合村鄉的生仙裡國際滑雪場擁有10萬平方米的廣闊滑雪面積,設計了四條滑雪道,可同時容納5000人遊玩。

隨着荻浦花海夜遊、自由谷星空音樂派對等新業態涌現,桐廬的“四季歌”越唱越響亮:春有繁花似錦,夏有碧波清涼,秋有彩林如畫,冬有雪場歡騰。這座“全時待機”的山水之城,正以“可沉浸、可回味、可傳播”的旅遊新形象,重新定義長三角短途旅居的無限可能。

“旅遊+百業”激發消費活力

今年清明假期,3000餘名跑友迎着春風躍入“瀟灑桐廬”畫卷——10公里城市精英挑戰賽點燃“旅遊+體育”熱潮,不少民宿、酒店一房難求,平均入住率飆升至100%。

杭州(桐廬)國際馬術公開賽、桐廬半程馬拉松、中國·桐廬搶渡富春江挑戰賽……一系列品牌賽事接連舉辦,“一日比賽、多日停留,一人蔘賽、多人旅遊,單人蔘賽、多人消費”逐漸成爲常態。

在桐廬,“旅遊+市集”的模式釋放出日益強勁的引流效能。依託熱門IP的虹吸效應,在舊縣街道打造“嚮往的生活”舊縣市集,於杭州馬術中心衍生出馬術主題文創市集,借富春江鎮民宿集羣打造山野風物·富春江市集。同時通過“桐樂匯”生活市集、“百匠有藝市”文創市集、“桐廬遊禮”文體旅市集等常設項目,形成“IP引流+在地活化”的雙輪驅動模式,讓市集經濟成爲文旅融合的新增長極。(記者 陸健 通訊員 金黃璐敏 秦宇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