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男子深夜提着刀跑到鄰居家敲門,“幫幫我,砍醒我……”什麼情況?

試想一下,你深夜正要入睡時,突然聽到一陣敲門聲,透過貓眼查看,鄰居一邊敲門,一邊喊着“幫幫我,幫幫我”,就在你滿心疑惑,想打開門時,赫然發現對方另一隻手裡竟拎着一把刀……

這可不是驚悚片,而是最近真實發生的事。

半夜提刀上門,嚇壞鄰居

前段時間,省級名中醫張永華主任醫師的診室來了一名特殊的病人陳先生。一年來,他飽受噩夢的困擾,內容多爲打鬥等暴力性夢境,且伴有夢遊,每次發作自覺似夢非夢,夢中意識到自己身處危險,想要把自己喚醒卻難以做到。這讓他感到極度緊張,害怕自己再也無法從夢中醒來。

爲了從這樣的夢境中逃離,他嘗試了許多種辦法。從一開始的搓手頓足,到翻滾下牀,若仍不醒,就用頭撞擊一切堅硬的物體,一直到頭破血流,還有一次甚至試圖用刀將自己砍醒,但又害怕自己在夢中控制不好,於是便提刀跑到鄰居家敲門,並要求鄰居用刀砍醒自己,把鄰居一家嚇得不輕。

在找到杭州市中醫院張永華教授之前,他已經在當地多家醫院進行診治,但效果均不明顯,幾近絕望的時候,朋友向他推薦了張永華主任。

張主任結合患者平素性情偏急躁、易激惹,因夢遊症狀有時情緒緊張擔心,觀舌尖稍紅苔薄膩,脈弦細,中醫診斷爲:夢魘,肝陽化風證;西醫診斷:快速眼動睡眠期行爲障礙,爲其開具了中藥處方。

二診時,陳先生表示,服中藥7天后效果就很明顯,繼續服藥,近1個月夢遊均未發,僅有兩次夜間喊叫。張主任爲其調整了中藥,一個月後隨訪時,患者症狀基本消失。

夢遊時,都會有哪些行爲?

睡行症是一種發生於深睡眠時期的睡眠障礙,通常在入睡後2-4小時內發作。此時,大腦的部分區域(如控制運動的皮層)已被喚醒,而負責意識和記憶的區域仍處於睡眠狀態,導致患者在“清醒的運動”與“沉睡的意識”間分裂。這種現象常見於兒童(發生率約15%),成人較爲罕見,可能與遺傳、睡眠剝奪、壓力或神經系統異常有關。

睡行症通常表現爲:

➤基礎動作:坐起、凝視前方、緩慢行走,動作笨拙或僵硬;

➤複雜行爲:部分患者會進行日常活動,如穿衣、疊被、開關燈,甚至外出遊蕩、使用工具;

➤潛在危險:少數情況下,患者可能做出危險行爲,如爬窗、翻陽臺、在馬路上行走,甚至駕駛車輛(“睡眠駕駛”),導致意外傷害;

➤生理反應:發作時呼吸和心率加快,瞳孔擴大,但不易被喚醒;

➤醒後狀態:發作結束後,患者通常會自行回到牀上繼續睡眠,次日對事件無任何記憶。

如何預防與干預睡行症?

生活方式調整:預防發作的基礎

➤規律作息:保持固定的睡眠時間,避免熬夜或頻繁倒時差,確保每天獲得7-8小時高質量睡眠;

➤睡眠環境優化:睡前營造安靜、黑暗的環境,減少電子設備使用,可通過冥想、溫水浴等方式放鬆身心;

➤風險規避:移除臥室中的尖銳物品,夜間鎖好門窗,在樓梯口安裝柵欄,必要時在牀邊放置鈴鐺或傳感器,以便家人及時發現患者下牀。

醫學治療:針對頻繁或高危患者

➤藥物干預:

通過抑制中樞神經系統,減少深睡眠期的異常覺醒,適用於發作頻繁或伴隨夜驚的患者;

抗抑鬱藥可調節睡眠週期,減少夢遊發作,但需注意藥物副作用(如口乾、便秘);

部分研究顯示,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可能對部分患者有效,但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心理治療:

認知行爲療法:幫助患者識別並緩解壓力源,改善睡眠質量;

睡眠衛生教育:指導患者建立健康的睡眠習慣,減少睡眠剝奪。

緊急處理:家人的正確應對

➤避免強行喚醒:突然強制喚醒可能導致患者出現意識模糊、躁動或定向障礙,應輕聲引導其返回牀上;

➤確保安全:在患者發作時,輕聲跟隨並保護其免受碰撞或跌倒,避免發生危險;

➤記錄發作細節:記錄發作的頻率、時間和症狀,便於醫生調整治療方案。

關於夢遊的一些小誤區

很多人對於睡行症存在着一些誤解,需要引起注意的:

誤區1:夢遊者不能被叫醒

事實:雖然強行喚醒可能引發混亂,但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輕聲呼喚或引導通常是安全的。

誤區2:夢遊是在“做夢”

事實:夢遊發生於深睡眠期,而夢境主要出現在快速眼動睡眠(REM)階段,因此夢遊與夢境無關。

誤區3:夢遊會遺傳

事實:遺傳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風險,但並非絕對,環境因素(如壓力、睡眠質量)同樣重要。

夢遊並非不可解的謎題,而是一種可以通過科學方法管理的睡眠障礙。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必要的醫療干預和家人的細心照料,大多數患者能夠有效減少發作,享受安寧的夜晚。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林琳

通訊員 徐尤佳

編輯 肖旭

審覈 毛迪 馮雲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