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檔老AI股還能噴?大摩曝新目標價210元 明後年出貨更猛
臺股漲幅超過5成的個股主要集中在AI供應鏈。(圖/先探投資週刊提供)
臺積電第三季營運再創新高,爲加權指數多頭的定海神針,美國進入超級財報月,臺灣也將陸續公告財報,在匯率干擾暫歇的狀況下,整體營運亮眼成績可期。
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法說會重磅登場,第三季營運再創歷史新高。受惠AI/HPC與車用晶片需求強勁,合併營收爲九八九九.二億元,季增六%、年增三○.三%,稅後純益四五二三億元,EPS十七.四四元,季成長十三.六%、年增三九.一%,毛利率五九.五%、營益率五○.六%,主因爲成本改善、匯率優於預期與產能利用率提升所帶動,實際毛利率甚至較原先預估高標再高出二○○個基點。
臺積電第三季營運創高
雖然因爲海外人力成本,帶來稀釋毛利率的影響,不過隨着整體規模擴大,預估下半年稀釋近二%、全年僅影響一~二%,低於原先預估,未來數年早期階段維持在二~三%,後期擴大至三~四%。董事長魏哲家表示,全年營收若以美元計價,年增幅可望達「三○%中段班」,AI需求依舊旺盛,客戶行爲未改變。
三奈米制程出貨佔晶圓銷售金額二三%,五奈米制程三七%、七奈米制程則爲十四%,整體來看,先進製程營收達到全季晶圓銷售金額的七四%,二奈米制程則將於本季稍晚進入量產,並將推出延伸製程「N2P」,進一步提升性能與功耗。今年資本支出約落在四○○~四二○億美元,略高於原先預估的三八○~四二○億美元,七○%用於先進製程,十~二○%投入特殊製程、十~二○%用於先進封裝、測試與量產等領域,較高的資本支出意味着更長期的成長機會。
雖然關稅政策潛在影響仍將帶來不確定性與風險,尤其對消費性與價格敏感的產品影響較大,不過展望第四季,預估營收將介於三二二~三三四億美元,若以一美元兌新臺幣三○.六元計算,營收將較第三季下滑一%,不過年增率爲二二%,毛利率則預估五九~六一%之間,較第三季增加五○個基點,營業利益率則介於四九~五一%。
臺積電股價頻創天價,帶動加權指數衝上二七七六八.二七點的歷史新高,爲臺股多頭定海神針,盤面上千金股約二三檔,其中八檔突破二○○○元。近期OpenAI以報團方式,凡是點名合作對象股價都是全面性噴發,且範圍跨界至非科技產業領域的美國零售巨擘Walmart,創下歷史收盤價新高,驗證盤面幾近「若沒有AI、只剩下悲哀」的極端現象。
資金持續集中化
美中貿易戰看似又因中國對稀土禁令更趨嚴格,而再次引發對峙,川普總統以加徵關稅強力迴應,造成虛擬貨幣市場出現史上最大爆倉潮,高達一九二億美元合約倉位在二四小時內遭到清算,不過由於川普硬起來的時間並沒能夠支持太久,股市雖然也出現震盪,市場卻有效率的執行TACO策略,道瓊、S&P 500與Nasdaq三大指數雖跌破二○日均線,不過都在六○日均線之上獲得支撐,費城半導體指數則在二○日均線止跌彈升,仍維持多方控盤軌道上。
美股已進入財報公佈期,依照慣例由美國鋁業打頭陣,緊接着多家大型銀行輪番上場,包含富國銀行、花旗銀行、美國銀行、摩根士丹利等,多能繳出頗爲亮眼的成績單。根據FactSet預估,標普五○○指數成分股第三季整體營收成長六.二%、盈餘年增七.九%,實現連續第九季盈餘成長,也顯示美國企業基本面依然強勁。而後的觀察重點,依舊是AI產業的獲利兌現程度。
市場約莫是八二法則,雖然不一定準確,但是整體來說代表着漲勢多由相對較少數所支撐。根據《CNBC》九月底統計數據顯示,美股市值已達到美國GDP的二一七%,不僅是歷史新高,也是史上第一次突破二○○%,而後巴克萊銀行報告顯示,美國集中度持續快速攀高,指的是標普五○○指數前十大個股市值佔整體比率,自一九九○年統計至今,中位數約爲二○%,而至今年九月底,集中度提升至四○.九%,比長期中位數高出超過一倍。
巴克萊報告中也表示,一個主要由少數個股推動的市場,容易受到少數產業動態的明確影響,攤開標普五百指數前八大個股,包含Nvidia、微軟、蘋果、Google、Amazon、Facebook、博通與Tesla,總計市值佔整體比率超過三六%,顯而易見的,並沒有什麼少數產業,就只有AI鶴立雞羣。然而自二○年起,科技七巨頭EPS增幅是指數內其他個股三倍以上,底氣頗爲充足。
同樣狀況基本上也發生在臺灣股市當中,臺灣股市總市值爲全球第八,重點在於根據MSCI Taiwan指數資料,臺積電市值權重約五二%,已經超過其他企業市值加總,佔據半片江山,也代表着臺積電股價波動,對於整體資本市場與投資者信心,不僅舉足輕重且可能出現放大效應。事情沒有絕對的好壞,但是當超過一半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勢必要極度謹慎看待。
緯創集團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上市櫃共計一八五○檔個股,統計今年截至十月十四日報酬率,上漲家數僅略高於五五○家,下跌則達一二七五家,即報酬率爲正的家數低於三成,不過當中有近一○○檔個股漲幅超過五成、近四○檔超過一倍,當然這主要集中在AI供應鏈身上,且大者恆大、贏者全拿的狀態更加明確,產業龍頭正持續拉大與競爭者的距離。若是縮小至第三季起算,則漲跌家數約當一比一。
目前臺股已有八家公司市值突破一兆元,臺積電逾三八兆元一枝獨秀,鴻海逾三兆元,臺達電與聯發科都超過二兆元,尤其今年漲幅達一.三倍的臺達電,績優白馬股不僅晉身千元俱樂部,擊敗聯發科登上臺灣市值第三大企業,由於AI對於電力要求與需求快速攀高,能夠達到門檻的企業鳳毛麟角,臺達電技術能力超羣,預期市值或將有機會再向突破,甚至挑戰鴻海萬年老二的地位。
從宏碁分割出來的緯創,市值已超過宏碁四倍有餘,而從緯創切出來的緯穎,近日股價創下三九四五元的歷史新天價,市值也已超過緯創的一.五五倍。緯穎與緯創是首批提供Nvidia GB300 NVL72系統的合作伙伴之一,在美國加州舉行的二○二五OCP全球高峰會上,攜手展示新世代AI伺服器,並同步展示先進直接液冷(Direct Liquid Cooling; DLC)解決方案。
緯創九月營收二○三四.三七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一.一倍,第三季營收五六七八.○五億元、再創歷史新高,且是連續兩季營收年增率突破一倍。摩根士丹利證券報告指出,緯創持續從消費型產品轉向商用領域,隨系統層級AI產品出貨趨勢明顯加速,並上調二六~二七年機櫃出貨預估,自Vera Rubin平臺起,將持續擴大市佔率。Nvidia預計將運算模組走向標準化,緯創是三大合作伙伴之一,調升目標價至二一○元,高盛證券也給予買進評等,目標價一八八元。
國巨的野望
AI伺服器機櫃對各式各樣的零組件,都需要高階產品,對於電力相關更是需求殷切,高溫、大電流的運作環境,被動元件也是其中一環,最吃產能部分在主板、加速器與電源周邊,不僅是要高規格的產品,加上堆疊層數拉高與尺寸擴大,等同於倍數消耗產能。
前一次被動元件的缺貨潮起因爲日系被動元件轉進車電市場,降低甚至退出標準品,然而基本上與記憶體狀況類似,供給端幾乎沒有新的競爭者加入,擴產動作也是偏向保守,能吃到高階市場需求的廠商更是鳳毛麟角,然而我國的產業龍頭國巨,不斷透過併購擴大版圖與市佔率,並進入高端市場,其中二○二○年併購電容大廠基美,爲全球前三大鉭質電容製造商,奠定進軍AI產業的重要基石。
國巨九月營收一一六.八一億元,月增八.六%、年增十二.二%創下歷史新高,帶動第三季營收三三○.八七億元同步刷新紀錄。除了被動元件市場,國巨也已進軍主動元件,可提供一站式的解決方案,深化與既有客戶合作關係之外,也將有利於提升議價能力。相對於其他AI供應鏈,被動元件產業當前評價多仍相對不高,尤其在大者恆大的世界,可預期藉着併購不斷壯大,與競爭對手的距離將更加擴大,是值得佈局的優質公司。
《先探投資週刊2375期》
全文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375期精彩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