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真的不TACO了?美國商務部長:“8月1日”是“最後截止日”,歐洲準備“應戰”
歐美貿易戰箭在弦上?歐盟已備戰應對特朗普8月1日“關稅大限”。
據央視新聞,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延長所謂“對等關稅”暫緩期,將實施時間從7月9日推遲到8月1日。
據媒體報道,當地時間週日,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重申,8月1日是“硬性”最後期限,屆時歐盟若無法達成新貿易協議,將面臨至少30%的關稅。儘管盧特尼克在節目中表示“相信我們會達成協議”,但歐美貿易談判實質已陷入僵局。
據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美方上週告知歐盟貿易專員,特朗普預計將要求歐盟做出更多讓步,包括接受可能高達15%或更高的基準關稅,遠超歐盟此前勉強接受的10%水平。
與此同時,另據媒體報道,歐盟已從談判轉向準備全面反擊,不僅考慮對美商品徵收關稅,還準備動用前所未有的“反脅迫工具(ACI)”打擊美國數字服務和限制美企進入歐盟公共採購市場。
作爲歐盟最大經濟體和出口國的德國,過去一直傾向於與美國迅速達成協議,現在已與法國等主張強硬應對的成員國立場趨於一致。德國官員週五警告:
週日,盧特尼克在電視採訪中明確表示,8月1日將開始對歐盟徵收新的關稅,除非雙方能在此前達成貿易協議:
盧特尼克還表達了對達成協議的樂觀,認爲美國和歐盟作爲全球最大貿易伙伴“有足夠空間”達成安排:
他強調,10%基準關稅“肯定會保留”。
特朗普政府此前已數次推遲關稅最後期限。4月2日,特朗普宣佈了定製關稅方案,原定4月9日生效,之後推遲了90天,再次延期至8月1日。如今,盧特尼克的表態意味着這一期限不會再延長。
基準關稅被施壓,德國立場轉向反制
歐盟原本接近與美方達成協議,但近期美方要求上調基準關稅至15%或更高,導致談判受阻。
據媒體報道,歐盟貿易專員馬羅什·謝夫喬維奇(Maroš Šefčovič)本月已多次訪美,與美方官員進行了多次通話,並表示歐盟願意降低關稅併購買數百億美元的美國能源產品和先進半導體,但幾乎沒有取得任何進展。
歐盟此前幾乎達成的協議將包括歐盟同意提高美國能源產品和半導體採購,並接受10%的基準關稅。美國貿易代表賈米森·格里爾(Jamieson Greer)雖認爲10%基準關稅合理,但盧特尼克卻表示稅率需要更高。
謝夫喬維奇在會上得知,美方正在要求15%或更高的基準關稅。
更令人擔憂的是,歐洲汽車業面臨的25%關稅預計將保持不變,藥品關稅可能高達100%。這些消息最終導致德國的立場發生轉變。
據一位瞭解情況的官員向媒體表示,德國領導人最初理解特朗普威脅30%關稅的信是一種“最後時刻”的策略,但在得知美國官員上週向歐盟施壓接受更高基準關稅且不會減輕汽車行業負擔後,該國最終決定支持反制。
歐盟委員會已準備採取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強硬的貿易反制措施,遠超常規的關稅反擊。
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及,歐盟已經針對價值超過1000億美元的美國出口產品準備了兩套關稅方案。雖然這些措施尚未生效,但第二套方案仍需成員國正式簽字,但如有需要,兩套方案都可以迅速啓動。
據瞭解情況的人士透露,這些準備中的措施包括對美國數字服務徵收可能的稅費或其他限制,以及限制美國公司進入歐盟公共採購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歐盟似乎還正考慮動用最強有力的貿易武器——反脅迫工具(ACI),允許歐盟以一系列貿易和投資限制來回應經濟脅迫,也被視爲“最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