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種皮膚病夏季高發 很多人癢到受不了!止癢攻略請查收
癢得受不了的汗皰疹
汗皰疹通常長在手心、手指上,一長就長一片,密密麻麻的,外表看有點像一堆小水珠。
汗皰疹也被認爲是一種特殊的溼疹類型,尤其在春末夏初時容易高發,主要有以下幾個明顯的特點:
癢:癢的程度堪比被蚊子咬,關鍵還是持續地癢;
痛:水皰內含有皰液,除了有瘙癢感,還可能伴隨燒灼感,水皰一般2~3周後會乾涸脫皮,此時可能會有疼痛感;
對稱分佈:也就是說手指一側皮膚長了,有可能另一側也有;
反覆發作:汗皰疹很容易復發,今年長了可能明年也要長;
小朋友、年輕人容易中招:汗皰疹多見於年輕人、中年人,以及部分小朋友,老年人一般不怎麼長。
得汗皰疹,不光因爲汗多
汗皰疹的名稱中有個“汗”字,很多人就以爲跟是汗多或者汗腺分泌有問題造成的,其實這個皮膚病的罪魁禍首並不是汗,更多的是跟這些因素相關:
1.過敏反應:接觸鎳、鉻等金屬,如戴了含有這些金屬的首飾、手錶會出現的過敏反應;接觸刺激性化學物質,比如有的人就對某些洗衣液、洗潔精中的部分成分過敏,使用後就會出現汗皰疹。
2.真菌感染:其他部位比如足部有真菌感染的情況,也可能因爲免疫交叉反應,引發手部出現汗皰疹。
3.精神壓力與生活習慣:情緒波動、吸菸、日曬及睡眠不足可能誘發或加重。
4.有家族史、有溼疹病史。
雖然汗多不是汗皰疹的直接的致病因素,但它會加重汗皰疹的症狀。尤其在夏天,汗水比較多時,皮膚長期處於潮溼狀態下,可能破壞皮膚屏障,誘發或加劇炎症反應。要是汗皰疹的水皰破損了,還可能會加重感染。
汗皰疹的治療,可以靠忍
汗皰疹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如果脫離過敏、感染、精神壓力等病因的話,一般半個月左右即可自愈。
汗皰疹癢起來的時候,真的不建議去摳!摳一時爽,要是水皰摳破了,可能會長期反覆不愈,或者感染化膿。
簡單的方法如冷敷會有幫助,但熱水沖洗會加重。有些汗皰疹還會起鱗屑,可以使用保溼霜進行保溼。
用藥方面,一般情況下可以嘗試用爐甘石洗劑外擦,如果發現水皰有破損,就不建議使用。
如果確定是清洗劑、洗衣粉這類產品引起的汗皰疹,可以在使用時戴上手套,出汗後及時更換。
另外,汗皰疹嚴重的情況下,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外用藥物緩解。同時,對於容易長汗皰疹的朋友,要注意在洗手洗腳後擦乾水分,並注意隨時保溼。
擦乾水分和隨時保溼都很重要:
擦乾水分關鍵在於擦掉的是浮於表面的水,隨時保溼是補皮膚真正需要的水+油+鎖水因子。
爲什麼要先擦乾?
防水分滯留:汗或洗手後的遊離水若長時間滯留,會讓角質層泡脹、變軟,屏障反而更脆,汗皰疹水皰也更容易破。
防二次刺激:殘留水分裡往往含皁基、洗滌劑成分或汗液中的鹽分,悶在表面等於持續刺激。
減少真菌/細菌滋生:潮溼環境是病原微生物的溫牀,尤其夏季高溫。
爲什麼又要馬上保溼?
補“油”修屏障:保溼劑可以幫你重建脂質磚牆結構,減少經皮水分流失,維持皮膚屏障。
降低瘙癢閾值:健康屏障讓角質層厚度、pH值、微生態恢復正常,瘙癢和刺痛都會減輕。
一句話總結:乾的是表面水,潤的是角質層,維持健康皮膚屏障。
這些做法,都是錯的
1.狂用止汗露:有的人爲了不長汗皰疹,長期用止汗露,這樣的方法是不對的,因爲長期使用止汗露反而可能造成毛孔堵塞,加重皮膚的刺激。
出汗較多的朋友可以通過及時擦乾、更換衣服等方式,減少汗對汗皰疹的影響。
2.多洗手緩解汗皰疹:有汗皰疹的人裡面,手愛出汗的比例也比較多,有的人手一出汗就去洗手,甚至每次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來洗,覺得這樣才幹爽,但這樣做是嚴重錯誤的——頻繁用肥皂洗手或過度清潔會破壞皮膚屏障,導致脫皮加重。
出汗多最容易長的痱子
痱子也被稱爲熱疹、汗疹,是一種因高溫潮溼環境下汗液排出受阻引發的表淺性、炎症性皮膚病。
長痱子的確跟汗水有關
痱子的出現就跟汗有關了,主要因爲“汗出不暢”——當外界環境溫度高、溼度大時人體出汗量劇增,若汗液無法及時蒸發或排出,就會使汗腺導管內壓力升高,最終導致導管破裂,溢出的汗液刺激周圍組織,引發炎症反應。
成年人一樣會長痱子
不要以爲痱子是孩子的專屬,成年人一樣容易長,尤其是從事高溫作業的工人、戶外工作者,以及肥胖、愛出汗、穿着不透氣衣物的人羣。
此外,長期臥牀,患有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基礎疾病,導致身體代謝加快、出汗增多的成年人,也屬於痱子的高發人羣。
三種痱子最常見
最常見的有白痱、紅痱、膿痱三種類型。
白痱:表現爲針尖至針頭大小的淺表性小水皰,皰壁薄,清亮,周圍無紅暈,易破,也不癢;有時候發燒時,會出現這種白痱。
紅痱:夏天最常見的就是這種,皮膚上出現密集的紅色的丘疹或丘皰疹,周圍有明顯紅暈,伴有瘙癢或灼熱感。
膿痱:在紅痱的基礎上出現針頭大小的淺表膿皰,可能有細菌感染。
痱子VS溼疹,很多人都分不清
如何區分溼疹和痱子:
痱子通常是孤立的小粒狀紅色皮疹,嚴重的皮疹上有白色膿點。而溼疹的疹子沒有明顯分界,往往比較多樣,嚴重的還有水皰、滲出。
溼疹和痱子的治療也不一樣,溼疹除了降溫還需保持皮膚溼潤,而痱子的護理除了降溫之外,需要保持皮膚乾燥,這也是爲啥有的人把痱子當成溼疹來治,反而越治越兇。
正確應對痱子 要這樣做
治療痱子其實簡單,就是讓長痱子的人涼快點,保持皮膚的乾爽。
天熱該開空調、該開風扇時要開。要保持皮膚清潔,洗臉洗澡時用溫水輕輕沖洗長痱子的地方,不要使用刺激性強的清潔產品。
另外,可外用爐甘石洗劑,但再次強調一下,如果痱子有破損就不能用!如果出膿痱、感染的情況,在醫生指導下可使用抗生素藥膏控制感染。情況持續加重出現發熱、皮膚大面積紅腫、滲液等,要及時就醫。
痱子粉,不要亂用!
傳統痱子粉多含滑石粉、氧化鋅、薄荷腦等,有吸溼、收斂、清涼止癢等作用,如果是沒有皮損的皮膚,爲了預防長痱子,可以少量用在容易出汗的部位;但已經長了痱子,尤其是紅痱、膿痱,使用痱子粉可能會讓粉黏附在皮疹表面,阻礙汗液蒸發,加重炎症。
對於嬰幼兒,用的時候要注意避免誤吸或者進入眼睛。
總的來說,痱子粉並非預防痱子的必需品,更推薦降溫、乾燥來解決這一問題。
又癢又臭的腳氣
腳氣又叫足癬,是由皮膚癬菌引起的腳部淺表皮膚真菌感染,是一種會傳染的皮膚病。主要表現爲癢、脫皮、起水皰,還會出現腳趾之間糜爛、浸漬發白,可伴發臭味。
雖然說腳氣一年四季都可能會有,但夏天是腳氣的爆發季。作爲引發腳氣的主要“元兇”,皮膚癬菌在高溫、潮溼的環境下繁殖速度驚人。再加上夏天穿涼鞋、游泳、去河邊耍水、穿鞋捂汗等生活方式,都給了真菌更多的機會。
腳臭≠有腳氣
很多人都以爲腳臭就肯定有腳氣,這是錯誤的認識,有腳氣的人腳肯定會臭,但腳臭的人有可能就僅僅是臭而已。
單純的腳臭多半是腳部皮膚表面的微生態失衡導致的,其中某些細菌(如短桿菌屬)過度繁殖,通過分泌的蛋白酶產生大量硫化物從而產生臭味,主要特徵就是臭、味道大、腳部汗多,這種是不需要治療的。
但腳氣除了臭,主要更多的伴隨腳癢、脫皮,起小水皰,甚至腳趾之間還有糜爛,這種是真菌感染,是必須治療的。
這兩種方法都治不了腳氣
1.白醋泡腳:醋酸雖然能夠抑制一些細菌的生長,但對於引發腳氣的真菌來說,白醋的殺菌效果並不理想。
研究表明,5%醋酸溶液需持續浸泡48小時才能殺滅真菌,而在實際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夠堅持用白醋泡腳這麼長時間。直接用白醋泡腳還可能對皮膚造成刺激,導致皮膚乾燥、脫皮等問題。
2.碘伏泡腳:碘伏是一種廣譜消毒劑,理論上是可以殺滅真菌的,但實際上,它不能作爲腳氣的主要治療手段,碘伏泡腳沒有很大意義:
首先,碘伏接觸皮膚後會被汗液、油脂稀釋,作用時間短、殺菌濃度不穩定。
其次,真菌常常“藏”在皮膚的角質層深處,碘伏只能殺滅表層的病原,難以徹底清除。
再次,長時間使用或大面積使用碘伏,部分人羣(尤其是敏感膚質)可能出現刺激性、接觸性皮炎。
最後,碘伏沒有“抑制真菌生長”的持久作用,不能像抗真菌藥物一樣穿透角質層、維持濃度。
所以,碘伏作爲腳氣治療方法是不推薦的,但可以作爲前期輔助清潔劑,配合藥物進行使用。
治腳氣還是要靠這些藥
在治療腳氣上,常用的藥物有很多,至於具體你適合哪種,還是去就診聽醫生的推薦。
在使用中也要注意,爲了達到治療效果,應足療程、足劑量使用這些藥物,不要自己覺得稍微緩解就私下停藥了,真菌感染是很容易復發的;塗完藥後,記得等幾分鐘藥物吸收後再穿鞋襪;用手塗藥時,塗藥後清洗雙手,避免造成二次傳播。
(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