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中式禮服,行傳統儀式!寧津國風集體婚禮演繹別樣浪漫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常學藝 通訊員 鄭若祥 張小弟 杜飛超
8月29日,寧津縣中華傳統家學文化園內紅綢纏柱、鼓樂盈耳,“情定今朝·幸福寧津”國風集體婚禮在此浪漫啓幕。伴隨着悠揚的禮樂,18對新人身着傳統中式禮服,攜手步入婚禮現場,在近300名親友和觀衆的見證下,新人們依次完成了揖讓入堂、同牢而食、合巹共飲、互換信物等傳統儀式,並共同簽署婚書、許下相守一生的誓言。
文明婚俗樹標杆,榮譽激勵強引導
“拿到‘移風易俗文明推薦官’獎牌,不只是一份榮譽,更是我們帶頭摒棄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的責任。”新人代表鍾海濤手持獎牌,語氣裡滿是堅定。活動現場,主辦方不僅爲18對新人頒發榮譽獎牌,還送上家居、家電、自行車、動感單車、文創禮盒等“新婚禮包”,以“榮譽+福利”雙重激勵,引導青年踐行簡約婚禮理念。
自推進移風易俗工作以來,寧津縣已構建起“制度+典型+宣傳”的立體推進體系,通過倡導修訂村規民約明確婚事新辦標準,遴選“零彩禮”“低彩禮”家庭開展典型帶動,藉助短視頻、情景劇等普及文明婚俗知識。此次集體婚禮中,18對新人以實際行動踐行“低彩禮 零浪費”,讓婚禮迴歸愛情本質,爲全縣青年樹立起可學可做的文明標杆。
家學文化潤心田,家風建設築根基
本次婚禮依託中華傳統家學文化園特有的家庭家教家風文化,巧妙融入傳統家訓講讀、家風故事體驗及新時代家庭建設引導等內容,傳遞“忠孝廉節”的文化理念,倡導喜事新辦、文明節儉的社會風尚。在講解員引導下,大家依次參觀中華傳統家學文化園,近距離欣賞明清書齋傢俱、木雕家訓藏品,聆聽“孝悌忠信”“耕讀傳家”的傳統家風故事,駐足觀看《朱子家訓》木雕屏風,認真記錄家訓內涵。
“原來婚姻不只是兩個人的結合,更是兩個家庭優良家風的傳承。”新人楊淇喧感慨道,“未來會把當天學到的家風理念融入小家庭生活,既守護自家幸福,也向身邊人傳遞文明婚俗觀念。”這背後,是寧津縣將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與移風易俗深度融合的創新實踐,通過推行“美德積分”“家風評議”機制,將家風建設納入村規民約,發揮黨員、模範家庭帶頭作用,既爲家風建設築牢制度保障,也切實減輕羣衆人情負擔,讓文明新風在鄉村落地生根。
跨省協作聚合力,新風共吹促共識
這場婚禮也是寧津縣積極推動移風易俗工作跨省聯動的生動實踐,其中有3對新人來自河北省,他們以跨越地域的聯姻、破舊立新的婚俗,共同書寫着“移風易俗、新事新辦”的時代佳話。
來自河北衡水的新郎張天澤,與妻子因工作結緣寧津,也被這裡的婚俗理念深深吸引:“這場婚禮沒有繁文縟節,用簡約套餐、可循環裝飾,還能拿‘新婚禮包’,既減輕了經濟負擔,還有面子,正是我們想要的。”他已計劃把寧津的做法分享給老家親友,讓新風尚跨區域傳播。這份“魯冀有約”並非偶然。此前,寧津縣針對與河北毗鄰的5個鄉鎮、61個村莊開展專項調研,摸清區域內彩禮金額、人口結構等婚俗底數,爲集體婚禮舉辦及跨省移風易俗工作夯實基礎。
“本次集體婚禮不僅是一場浪漫的慶典,更是我們寧津縣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新風的重要實踐。今天在中華傳統家學文化園舉辦這場富有傳統‘家學’內涵的集體婚禮,正是我們倡導新型婚育文化、樹立家庭文明新風尚的生動體現。”寧津縣委副書記金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