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令夕改是特朗普談判技巧?還是迫於壓力?
對等關稅13個小時後就暫停,貝森特表示“總統原本就打算等到(發動後的)今天”、“從一開始就是總統的戰略”。但貝森特是緊急取消了原定與聯邦議員的會面,轉而參加記者會的。這一事實表明,當前的走向根本不是“按計劃進行的”……
4月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其招牌的對等關稅政策完全生效僅13個小時後就宣佈暫緩實施。雖然特朗普威脅中國“報復就會加倍奉還”,但對於那些壓力加大的市場和提出交易(deal)的國家,也表現出了一定程度的顧慮。通過這種軟硬兼施的談判風格,特朗普持續攪動着全球局勢。
“先啓動關稅”來確保成果
“特朗普總統閣下,請務必接受我提出的最大誠意的方案”,這是柬埔寨總理洪瑪奈4月4日寫給特朗普信件的最後一句話。他以柬埔寨降低本國關稅爲交換,懇請特朗普對柬埔寨延期實施對等關稅。
據稱,已有超過75個貿易伙伴要求與美國進行交易。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稱日本“排在前列”,日本外務審議官赤堀毅和經濟產業審議官鬆尾剛彥於4月7日~9日訪美,進行事務層面的磋商。日本談判團剛離開華盛頓不久,特朗普就宣佈了對等關稅延期90天的消息。
先啓動高關稅,讓貿易伙伴陷入慌亂,然後在談判初期迫使對方提出讓步方案,這種手段被認爲反映出了特朗普對第一任期的反思。
以汽車關稅爲例,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時,日本在關稅生效前制定了與美國談判的框架,並讓對方承諾“談判期間不會啓動關稅”,從而成功避免了關稅的實施。美國不僅沒能啓動關稅,而且在汽車的非關稅壁壘以及農產品市場開放等方面也一無所獲。
此次,也有多個國家像柬埔寨一樣,早早就提交了一攬子讓步方案。越南政府4月10日宣佈,已與美國就啓動貿易協定談判達成一致。即便對等關稅僅僅全面生效了13個小時,預計也能取得一定的成果。
“市場”和“中國”未按特朗普的劇本走
貝森特表示:“總統原本就打算等到(發動後的)今天”、“從一開始就是總統的戰略”,強調包括宣佈時機在內,推遲執行也都是按計劃進行的。這是否屬實依然令人懷疑。
特朗普政府沒有預料到的是,從4月9日早上開始,出現了股市、貨幣和債券齊跌的“三跌”局面。
在啓動對等關稅前夕美國國債突然被大量拋售,但特朗普否認這是他決定推遲實施關稅的直接原因。但他也含蓄地承認這一動向帶來了一定影響,表示“我知道昨晚人們感到有些不安”。
向媒體解釋推遲執行關稅的貝森特是緊急取消了原定與聯邦議員的會面,轉而參加記者會的。這一事實表明,當前的走向根本不是“按計劃進行的”。
和市場的走向一樣,中國的反應也出乎意料。中國被特朗普政府徵收接近於“禁運措施”的84%的對等關稅,並在被通知取消所有談判後,仍然沒有退縮,反而通過實施完全相同的報復性關稅進行反擊。特朗普政府4月10日將對中國的加徵關稅累計提高到了125%。
同樣被美國視爲“眼中釘”的歐盟,這次卻獲得了延期,特朗普將戰線集中到了與中國的對抗上。
歐盟原定4月15日起對美國產的鋼鐵和農產品加徵關稅。雖然特朗普將“不採取任何報復措施”作爲延期的條件,但他對歐盟的這一計劃選擇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特朗普政府對最初“全面開戰”的貿易戰略進行了調整。一邊在與75個國家的談判中力圖佔據上風,一邊集中火力對抗最大的對手中國,美國能否同時集中精力與市場保持對話?特朗普的“走鋼絲式談判劇場”纔剛剛拉開序幕。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