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開國家安全高層會議 賴總統:團結抵抗分化 保護自由民主
總統賴清德昨日召開國家安全高層會議,並於會後主持記者會,分別針對臺灣當前所面對的5大國安及統戰威脅,提出17項因應策略。賴總統強調,面對日益嚴峻的威脅,政府不會停止努力,全力確保國家主權不受侵害,也期盼全體國民團結抵抗分化。(總統府提供)
總統賴清德昨日主持記者會,分別針對臺灣當前所面對的5大國安及統戰威脅,提出17項因應策略。(總統府提供)
總統賴清德昨日召開國家安全高層會議,並於會後主持記者會,分別針對臺灣當前所面對的5大國安及統戰威脅,包括中國對國家主權之威脅、對國軍的滲透及間諜活動之威脅、混淆國人對國家認同之威脅、藉兩岸交流對臺灣社會統戰滲透之威脅,以及藉「融合發展」吸引臺商、臺青之威脅,提出17項因應策略。
賴總統強調,面對日益嚴峻的威脅,政府不會停止努力,全力確保國家主權不受侵害,也期盼全體國民團結抵抗分化。同時期許國人一起提高媒體識讀能力;參與、組織公民教育活動;即時揭露各種協力統戰的行爲;以及拒絕參加所有犧牲國家利益的活動。只要每個國民都在國家的繁榮和安全目標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齊心合作,沒有什麼可以擊倒我們。
賴總統說明5大國安及統戰威脅,分別爲「中國對國家主權的威脅、中國對國軍的滲透及間諜活動的威脅、中國混淆國人對國家認同的威脅、中國藉兩岸交流對臺灣社會統戰滲透的威脅、中國藉『融合發展』吸引臺商與臺青的威脅」等。
賴總統表示,數十年來,中國併吞臺灣、消滅中華民國的野心,沒有一天改變過,不僅持續文攻武嚇,對臺灣社會的統戰滲透也愈來愈嚴重。從2005年,中國頒佈所謂的「反分裂國家法」,把武力併吞臺灣視爲國家任務,到去年6月,更發佈所謂的「懲獨22條」,將所有不接受「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的所有人,都視爲「懲戒」對象,作爲傷害臺灣人民的藉口。最近更扭曲聯大2758號決議,在在顯示出中國對臺灣主權日益迫切的威脅。
賴總統指出,中國將兩岸交流視爲對臺統戰的管道,在臺灣內部區隔敵我,分化臺灣內部,削弱敵我意識,並意圖架空政府公權力,塑造中國已經在臺灣「治理」的假象,藉此擴大對臺灣內部的影響力。這樣的中國,已是我國《反滲透法》所定義的「境外敵對勢力」。我們必須採取更積極的作爲與相應的防範措施,以強化我國的民主韌性與國家安全,保護我們珍視的自由民主和生活方式。
提17項因應策略 建立堅強防線
其中,因應「中國對國家主權的威脅」方面,賴總統提出2項因應策略,包括全力推動「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並透過與友盟國家的合作,向全世界宣達反對中國併吞臺灣的國家意志與社會共識。
因應「中國對國軍滲透及間諜活動的威脅」方面,賴總統提出3項因應策略,包括全面檢討修正軍事審判法,恢復軍事審判制度;進行相關配套改革,訂定「軍法官人事條例」及軍事法院、軍事檢察署組織法等;研擬在《陸海空軍刑法》增訂「對敵人效忠表示」的處罰。
因應「中國混淆國人對國家認同的威脅」,賴總統說,策略一是請相關機關就國人申請中國涉及身分認定的各種證件,包括:護照、身分證、定居證、居住證等,持續進行必要的清查及管理;策略二是中國人士申請來臺定居,應放棄中國戶籍與護照,香港及澳門人士申請來臺定居、居留,將增列長期居留規定。
因應「中國藉兩岸交流對臺灣社會統戰滲透的威脅」,有8大策略,包括提高國人赴中國旅遊風險意識、落實中央及地方各級公職人員赴中國交流的揭露制度、對中國人士來臺交流進行風險管理、兩岸交流要避免受中國政治干預及衍生國安風險、研擬提升本土文化產業競爭力方案、強化影藝從業人員在中國發展的輔導與管理、防止中國透過網路或應用程式、AI等工具,對臺灣進行認知作戰及危害資安,最後是完備相關執法規定。
最後,因應中國藉「融合發展」吸引臺商與臺青的威脅方面,賴總統說,策略一是就兩岸經貿所涉及的人流、物流、金流及技術,進行必要有序調整;策略二是深化青年學子對中國的識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