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表操課用藥 鳳梨釋迦零檢出
臺東區農改場研究釋迦病蟲害用藥流程表,可維持果品、亦可達農藥零檢出,有助於拓展國外市場。(蔡旻妤攝)
臺灣鳳梨釋迦雖在2年前恢復外銷大陸,但仍易因農藥殘留及病蟲害問題遭退運,臺東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出能維持果品、採收後達零檢出的病蟲害用藥流程表,對於國外及藥檢嚴格的歐盟市場更具優勢。去年11月至今年1月外銷量雖逾2000公噸,但有果農無奈指出,受去年臺風及關稅影響,產量及價格不如以往。
臺東縣冬季生產的鳳梨釋迦外銷市場仍以大陸爲最大宗,根據臺東縣政府統計,從去年11月到今年1月外銷總量達2000多公噸,但其實2年前恢復銷陸後,仍常傳出發現粉介殼蟲和農藥殘留被退運。
爲此,農改場研究出防治病蟲害用藥最晚使用時機的流程表,建議農民在授粉期至套袋前採用,臺東農改場作物環境科長王志偉表示,由於各國訂定農藥殘留容許數值不同,很多農友依照流程表用藥後,果實採收檢驗結果是ND(Not Detected),即爲無農藥殘留,對於外銷市場有很大幫助。
臺東釋迦生產合作社理事長暨釋迦策略聯盟召集人王志偉則指出,雖釋迦恢復外銷,但受到去年凱米、山陀兒、康芮颱風來襲,產量銳減,加上大陸關稅及大陸市場買氣疲乏,外銷價從開盤每臺斤70元跌到45元,連帶影響盤商收購價,果農都很無奈。
去年連續多個颱風襲臺,導致鳳梨釋迦產量不足,甚至影響果樹樹體健康,吳姓農民說,無論天氣冷熱,釋迦不斷落果,產量減半,而採收後的釋迦果皮及蒂頭也容易變黑,價格減少3成,雖然賠錢,但在產季結束前別無他法,只能繼續採收。
臺東縣農會強調,颱風除了風災當下所見農損,去年臺風對於農業的延遲性災損影響更大,呼籲相關農政單位正視問題,爲農民尋求解決辦法。
臺東縣府農業處則表示,近年與臺東縣農會積極輔導及推動產銷履歷,促進農民釋迦栽培及管理防治病蟲害觀念,也保障果品安全。據統計,目前果農加入產銷履歷面積總共有1100公頃,詳實記錄鳳梨釋迦的生產過程,透明度提高,因此外銷大陸及東南亞國家的市場通路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