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九秩人生的大智慧

已經94歲的張忠謀在新書發表會上仍然精神矍鑠,思維敏捷,讓人歎爲觀止。如此豐富的人生經歷,蘊含着人生大智慧。我們可以從三個故事中理解他的這種大智慧。第一個故事是與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的忘年交。從事後看來,英偉達已經成爲臺積電最重要的客戶,也是在這一波AI浪潮中推動臺積電能夠踏上萬億美元市值的推手。但在臺積電成長過程中,英偉達並不是最重要的角色。之所以最先講這一則故事,因爲符合張忠謀的特點:人事第一。在1997年張忠謀第一次打電話給黃仁勳溝通。作爲一家小企業,黃仁勳願意孤注一擲選擇臺積電獨家代工,給張忠謀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年之後,英偉達缺乏人手,全公司只有八十幾名員工,業務急劇增長,臺積電派了兩位生產計劃師進駐一個月之久,爲他們規劃進貨、存貨、售出等,協助訓練他們的新進員工。這是不尋常的客戶服務,也踐行了臺積電“客戶第一”的使命。2009年,張忠謀再次接下CEO的位置,打電話給黃仁勳,約了到他家吃沙拉和比薩。兩個人此時已是莫逆之交,私誼深厚。但吃完飯公事還得談,必須爲金融危機帶來的問題善後,在黃仁勳家的書房裡兩人談妥了由臺積電向英偉達支付1億美元的賠償金。

最濃重的一筆是2013年,張忠謀考慮接班人的時候,曾經打電話希望邀請黃仁勳加盟。他認爲,無論在品格、視野、半導體專業經驗及知識……各種條件下,黃仁勳都值得考慮爲臺積電的接班人。黃仁勳的回答很簡單:我已有工作。

張忠謀強調,當時考慮黃仁勳並不是高攀,因爲那時臺積電的市值900億美元,英偉達只有90億美元。但當時張忠謀沒有看到而黃仁勳已經感知到AI大爆炸的前夜,因爲2012年AI圖形識別能力大躍升,英偉達的顯卡功不可沒。沒有黃仁勳的堅持,不可能有英偉達十年間市值100多倍的飛躍,也不可能有臺積電市值十幾倍的增長,雖然我想兩人都很清楚,由黃仁勳領導的臺積電,絕對不會是一個壞的選擇。

第二個故事是與蘋果的緣分。蘋果是讓臺積電真正成爲半導體行業領先者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但臺積電等蘋果也等了很久。2010年,張忠謀終於等來了蘋果的敲門。一天晚上,蘋果的COO通過郭臺銘介紹要登門拜訪張忠謀。郭臺銘旗下的富士康是蘋果最重要的代工廠。當時臺積電已經可以製造出28納米先進製程的技術,並開始研發下一代16納米技術。蘋果的要求是20納米。臺積電沒有遲疑,專門爲蘋果繞道做半代製程的20納米。不過,在談判過程中,臺積電並沒有完全被蘋果牽着鼻子走。爲了不過度擴張產能,20納米芯片製造,臺積電只接受蘋果總需求的一半。

蘋果也是一個非常會打攻防戰的公司,下一代芯片採用16納米,反而業務率先給了領先開發出16納米的三星。這讓臺積電抓狂——自己花重金投資的產線,絕不可能只是做蘋果兩三年的生意。蘋果的答覆很簡單:等你們技術成熟了,我們當然會分一些業務給你們。競爭、不受制於人,是芯片領域內的不二法則,但這並不妨礙兩家公司建立深厚的信任。與蘋果打交道,也奠定了臺積電同時開發一代和半代製程的全新研發模式。想要牢牢拴住客戶,必須有全方位服務的能力。在與蘋果合作的故事中,還有一段趣事,那就是喬布斯在2011年希望英特爾爲蘋果代工手機CPU芯片,英特爾拒絕了。在英特爾的歷史敘事中,這是英特爾錯過手機芯片的重大失誤。

張忠謀聽到的消息卻不是這樣,他聽到的是英特爾覺得代工的價錢太低。2011年,張忠謀爲了推動爲蘋果製造芯片,專門與當時還是蘋果COO的庫克吃午飯,庫克只是淡淡地說:他們不會做代工。這裡的他們特指英特爾。的確,當時英特爾或許還在想發展自己的手機芯片,也沒有做好代工的準備。既要又要,在競爭激烈的芯片行業是很難做到的,臺積電的本事就是在客戶能接受的價格中賺取合理的利潤。

你可能要問了,爲什麼張忠謀與郭臺銘關係那麼好。這就要引出第三個故事——張忠謀的黃昏戀。2001年,張忠謀70歲的時候迎娶了比自己小13歲的張淑芬女士,而張淑芬女士不是旁人,正是郭臺銘的表姐。這個世界太小了。張忠謀在自傳中坦言,當自己在得州儀器的職業生涯走到盡頭的時候,自己的第一段婚姻觀也亮起了紅燈。70歲,當他收穫了一段新的感情之後,他對愛情也給出了一段精闢的三段論。

第一段是少年的激情,少年充滿了憧憬、理想、情慾。他與第一任同樣來自上海的妻子相識相知于波士頓,在MIT的校園結婚,可謂少年夫妻。

第二段是中年的溫情,中年夫妻重於工作或事業的相互扶持。張忠謀自己的檢討是,過於專注事業的發展,忽略了婚姻的經營,也能感知到妻子對自己的扶持越來越少,等到女兒離家讀大學,就到了兩人和平分手的時候。

第三段是晚年的感情。他感嘆,晚年的感情是相當純真的相互照應,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很多時候想要工作與生活,職場和感情兼顧很難,但張忠謀作爲一位晚年婚姻幸福的企業家,他的建議倒是值得我們好好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