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五嶽:美中臺邏輯大變 陸必運用臺灣議題
▲大陸「兩會」在北京召開。(圖/路透社)
記者蔡紹堅/臺北報導
中國大陸「兩會」正在北京舉行中,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嶽6日表示,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在提到反臺獨及外部勢力時,增加了「堅決」兩次,加強了反獨的力道。張五嶽還說,川普上任後,美中臺邏輯全部改變,臺灣議題也一定會被北京加以運用。
張五嶽6日上午出席國策研究院研討會,他提到,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不管是重大經濟指標,或是涉臺問題,只有三個字形容,就是「不意外」,包含GDP、CPI,還有赤字率,都符合了兩會前的預期。
張五嶽指出,仔細看李強今年的報告,有兩個關鍵字,其中「消費」提了32次,去年只提了21次;「開放」提了20次,去年只用了13次,「所以北京很清楚,GDP主要靠三塊,出口、投資、消費,唯一可寄望GDP「保5」的,就是要靠消費,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們的邏輯是很一貫的。」
▼李強進行政府工作報告。(圖/路透社)
臺灣問題的部分,張五嶽認爲,目前爲止沒有什麼太大的意外,工作報告中涉臺的篇幅非常少,大概只有130個字,百分之一都不到,「沙中淘金」意義不大。
張五嶽指出,經歷總統賴清德去年520就職,以及今年1月川普的就職,北京在對臺政策的表述上沒有任何結構性的改變,今年的130個字,跟去年的120個字,95%都重疊,只增加了兩個不同的。
張五嶽說,第一個,以前是反對臺獨分裂活動跟外部勢力,今年增加了「堅決」兩字,加強了反獨的力道;第二個,去年只提到「融合發展」,今年提到「完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制度與政策」,這代表美中新型的貿易科技戰已經開打了,兩岸之間的經貿也逐步在弱化脫鉤,因此北京必須進一步加強促融促統的工作。
▼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嶽。(圖/記者蔡儀潔攝)
張五嶽認爲,比起觀察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臺灣問題的部分,更重要的是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下團組時的發言,還有大陸外長王毅,也一定會針對美中關係下的臺灣議題發表強烈的看法。
此外,張五嶽也提到,現在的美中臺三邊關係,跟拜登時期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在拜登時期,美中關係是三個T,第一個T是Trade、第二個T是Technology、第三個T是Taiwan,「我們常看到貿易戰、科技戰,但拜登顯然沒有把臺灣問題,跟另外兩個T(貿易、科技)相結合。」
張五嶽指出,拜登時期,美臺之間基本上不存在Trade的問題,也不存在科技的問題,因此美臺之間是維持一個相對穩定的關係,但在川普今年上任後,美中臺三邊關係與全球佈局的邏輯整個改變了。
張五嶽認爲,現在美中之間存在貿易戰、科技戰,臺灣議題也一定會被北京加以運用,「未來這樣的變局,對以出口爲導向的臺灣,是一個全新的格局,我們必須審慎來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