賬上只剩1000萬現金,買下一家掛牌公司

資本市場的併購熱度正加速向北交所蔓延。

近日,北交所上市公司“科達自控”發佈公告稱,宣佈擬以2.091億元現金收購“海圖科技”51%的股份,交易完成之後,科達自控將成爲海圖科技的控股股東。

這筆交易創下北交所兩項紀錄:既是2021年開市以來規模最大的現金併購案,也是北交所上市公司首次直接收購新三板企業。

過去,新三板主要作爲北交所上市公司的“搖籃”而存在,如今卻轉變爲併購標的池,對於整個資本市場來說,這筆交易顯然具備參考價值。

而科達自控的這筆收購,還只是北交所併購熱的一個切面。根據開源證券數據,截至2025年6月27日,北交所共發生30家次重要投資併購事件。

這片以“小而美”著稱的市場,顯然已經成爲產業整合的新熱土。

礦山老兵與AI“小巨人”

成立於2000年的科達自控,是國內最早一批佈局智慧礦山整體解決方案的企業。

公司創始人付國軍是山西省煤礦智能化建設專家庫核心專家,在煤礦自動化和智能化領域摸爬滾打將近40年。傳統煤礦行業具有“高危險、低效率”的特點,爲了解決這一痛點,付國軍創立了科達自控,立志用工業互聯網技術重塑礦山生產模式。

歷經二十多年發展,科達自控已成爲國家能源集團、中煤集團、山西焦煤、晉能控股、開灤集團等國內前50大煤炭集團的重要供應商。2021年時,公司的礦山智能控制系統已經覆蓋全國超300座煤礦。

2021年11月,科達自控作爲北交所首批上市企業登陸資本市場,被譽爲“北交所智慧礦山第一股”。目前,科達自控的主營業務聚焦三大板塊,分別是礦山智能控制系統研發、物聯網平臺運營及新能源技術應用。

其中,智慧礦山業務是公司的營收支柱。2024年,該板塊實現營收2.59億元,佔總營收59.73%。不過2025年一季度,受煤炭行業週期波動影響,公司首次出現單季虧損,淨利潤虧損613.83萬元。

截至7月11日收盤,公司股價爲21.98元/股,總市值爲23.71億元。

此次被科達自控“相中”的海圖科技,則是常州一家“小而美”的AI企業。海圖科技成立於2013年4月,主要以人工智能和機器視覺技術爲核心,將機器視覺算法與軍工級硬件結合,產品包括嵌入式音視頻模塊、工業攝像儀組件、工業視頻分析管理平臺等,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海圖科技的業績表現十分亮眼。2024年,海圖科技實現營業收入1.45億元,同比增長6.15%;實現歸母淨利潤4164.86萬元。同期科達自控的歸母淨利潤則爲3451萬元。

也就是說,海圖科技的淨利潤規模已經超過了買方科達自控。

作爲新三板創新層企業,海圖科技曾在2023年7月向江蘇證監局提交了北交所上市輔導申請。然而歷經兩年等待,公司並未等來北交所敲鐘的那一刻,卻可能通過“被併購”的形式完成資本化。

根據科達自控披露的公告顯示,6月26日,科達自控與肖濤、徐衛星、姚俊俊等11名海圖科技股東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協議約定,科達自控將以現金方式受讓上述股東合計持有的海圖科技2550萬股股份,佔海圖科技總股本的51%。此次交易對價總額爲2.091億元,資金來源爲科達自控自有資金及自籌資金。

賬上只有1000萬現金

本次科達自控收購海圖科技,帶着強烈的產業協同色彩。

首先從業務場景來看,海圖科技的產品主要應用於智慧礦山、石油化工等場景,公司的前五大客戶中,就有中國煤炭科工集團這樣的煤炭企業。這點與科達自控自身的業務場景深度契合。

其次,海圖科技所在的AI賽道,正是科達自控目前佈局的重點。

過去幾年,科達自控曾多次公開表露出對於跨界AI、機器人領域的強烈意願。比如2022年,科達自控董事長付國軍就透露,公司正在進行特種機器人的研發,專門爲煤礦打造替代人的機器人,真正把煤礦工人從最惡劣的環境中解放出來。

今年4月,科達自控更是在杭州“中國數谷”設立了全資子公司——科達數智,目的也是加速推進具身智能機器人在礦山場景的研發與落地。

而據證券日報報道,此次收購完成後,科達自控和海圖科技就將共同開展礦山特種機器人、智能巡檢系統等前沿技術的研發。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交易也讓科達自控面臨一定的償債壓力。

今年一季度,科達自控期末貨幣資金僅1001.96萬元,手上現金流嚴重吃緊。與此同時,科達自控同期的負債總額高達8.05億元。這意味着,此時如果再拿出2億現金收購海圖科技,將繼續加大科達自控的償債負擔。

因此,爲了確保交易安全,雙方簽訂了三年業績對賭——海圖科技原股東承諾:2025-2027年淨利潤分別不低於3800萬、4200萬和4600萬元,或三年累計淨利潤不低於1.26億元。

根據協議,如未達標,海圖科技需向科達自控支付現金補償。若累計淨利潤超出承諾,超額部分將獎勵給核心員工及銷售貢獻突出人員。

此外,科達自控也表示,若業績承諾順利完成,將在期滿後擇機收購剩餘股份,實現完全整合。

北交所迎來併購小高潮

去年以來,新“國九條”、“併購六條”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上市公司控制權的交易日漸活躍。當市場目光習慣性聚焦於創業板、科創板甚至港股市場時,北交所的併購動能也已經逐漸釋放。

遠的不說,今年6月19日,北交所上市公司鐵大科技發佈公告,擬通過全資子公司滬通智行向狗熊機器人有限公司投資6000萬元,以獲得後者37.69%股權。鐵大科技專注於軌道交通通信信號領域,主要提供信號集中監測系統、LED信號機、無線調車機車信號與監控系統等產品;狗熊機器人則主要從事機器人移動底盤、人工智能、低速自動駕駛技術及車輛研發應用及銷售。

6月14日,另一家北交所上市公司易實精密則發佈公告稱,擬通過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通亦和精工科技(無錫)股份有限公司51%的股權,收購價格不超過1.63億元。通亦和是一家以精密模具、模具備件及精衝件生產製造與銷售的專業製造企業,同時也是易實精密的模具供應商。

更早之前的2024年11月,大地電氣同樣披露了對外投資計劃,擬以現金方式認購“埃易泰克”9000萬元新增註冊資本,此次交易完成後,公司將持有埃易泰克47.3684%的股權,取得了對埃易泰克的控制權。

大地電氣是汽車整車線束配套解決方案供應商,主要從事汽車線束及相關零部件的技術研發、產品製造和技術服務。埃易泰克則是奇瑞科技控股子公司,主要從事乘用車高、低壓線束研發、生產與銷售。

事實上,除了上市公司主動發起併購交易,北交所也成爲了併購市場的重要標的池。

2024年10月,潤農節水公告稱,實控人計劃將股份轉讓給湖北鄉投集團,交易完成後,湖北省國資委將成爲上市公司新的實際控制人。隨後11月,另一家北交所公司恆拓開源公告稱,公司實控人馬越與西藏智航按照協議完成股權變更登記,中國智能交通獲得恆拓開源控制權。中國智能交通是國內交通產業龍頭,聚焦電力、鐵路及城市交通解決方案,恆拓開源則是一家專注於航空領域的IT服務提供商。

此外,今年2月,微創光電則是獲湖北交投科技增持,後者並通過一致行動關係實現控股,交易完成後,湖北省國資委成爲微創光電實控人。

透過上述案例不難發現,發生在北交所的併購交易,呈現幾大明顯特徵:

首先,併購方向集中在業務協同、強鏈補鏈。無論是科達自控收購海圖科技補充AI視覺能力,還是鐵大科技收購狗熊機器人以抓住自動駕駛的市場機遇,抑或是中國智能交通通過控股恆拓開源發力低空經濟,都體現了上市公司完善產業鏈佈局的戰略意圖。

其次,併購標的大多是細分領域隱形冠軍。比如恆拓開源是我國民航業安全運行的核心軟件供應商之一,客戶包括南方航空、中國航空集團、東方航空、首都機場等49家航空公司,國內運輸航空公司客戶覆蓋率超70%;並潤農節水則是華北地區最大的節水灌溉材料和設備供應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公司積極參與併購重組的同時,政策層面也在發力。

近期,北交所對《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審覈規則》及《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業務指引》展開修訂,不僅引入了“小額快速”審覈機制與重組簡易審覈程序,還對股份對價分期支付機制進行了更爲細緻的明確。毫無疑問,這些政策的推出將進一步激發北交所企業參與併購重組的熱情。

當資本不再仰賴“IPO”這一獨木橋時,北交所這片曾經的“小微”市場,將逐漸成爲併購交易的重要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