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恭出席馬習會十週年研討會 盼藍綠兩黨能在兩岸和平議題上進行良性競爭
國民黨副主席張榮恭(手持麥克風者)7日下午詳細論述該黨兩岸立場,表示臺灣不可能沒有一箇中國政策而又能有效處理兩岸關係,並強調非常期待國民黨跟民進黨能夠在兩岸和平議題上進行良性競爭。(記者廖士鋒/攝影)
國民黨副主席張榮恭7日表示,臺灣不可能沒有一箇中國政策而又能有效處理兩岸關係。他指出,「急獨導致急統,臺獨招來武統」,在兩岸關係沒有終局之前,在臺澎金馬堅持中華民國是理所當然,可是「新兩國論」正在把中華民國臺獨化,他批評賴總統說中華民國國民決定中華民國跟大陸無關,這是「釋憲臺獨」,一樣危險。他也強調,非常期待國民黨跟民進黨能夠在兩岸和平議題上進行良性競爭。
張榮恭7日下午出席馬習會十週年研討會並發表談話,他說過去三十多年兩岸關係有幾次里程碑,第一是1993年辜汪會談,正式告別三不政策,第二次是辜汪上海會晤,是兩岸代表第一次就高度敏感政治議題進行對話,辜振甫明確提出中華民國與臺灣地位歸屬問題。會談後他接到大陸要求兩岸各派10人進行政治對話,後因兩國論發表而中止。第三個里程碑是江丙坤2005年3月與陳雲林會談,上次兩黨這樣會談是1949年4月談判破裂,隨後中共渡江戰役。第四個里程碑是連戰和平之旅,兩黨領導人坐下來握手談判,上一次是1945年8月蔣毛重慶會談,而連胡會談解決中國當代史上最重要的政黨關係、化解兩岸統獨攤牌,因當時大陸制訂反分裂國家法,陳水扁總統要制定新憲,連戰提供臺灣人民另一種選擇。第六個里程碑就是馬習會。
他強調,這幾個里程碑都是國民黨完成,自己有幸躬逢其盛,他陪同連戰見過習近平4次、陪同連戰、吳伯雄見過胡錦濤12次、陪同辜振甫見過江澤民1次。非常期待國民黨跟民進黨能夠在兩岸和平議題上進行良性競爭,如果把推動兩岸和平誣指爲親中或紅統,這就是臺灣人民之禍。「只備戰不謀和,兩岸關係可能走向戰,如果備戰又謀和,兩岸關係就會和」。
他指出,「臺灣不可能沒有一箇中國政策而又能有效處理兩岸關係」。九二共識本身就是從《中華民國憲法》向前走的三步,只講《憲法》兩岸沒有連結,第一步是成立國統會、《國統綱領》,第二步是國統會一箇中國涵義決議,兩岸同屬一箇中國,第三步是1992年10月兩會香港會談跟後面幾天函電往來,形成九二共識,這是求同存異,「同就是一箇中國原則、異就是一箇中國的涵義」,但兩岸當時擱置爭議,因此兩會纔有後續協商。
張榮恭說,反對九二共識的人會說1990年代有辜汪會談辜汪會晤,但當時沒有九二共識,實際上「李登輝當時的講法比九二共識更強,因爲他直接講國家統一,現在九二共識講得還比較溫和,那我們何不接受九二共識」。很可惜李登輝有兩國論,但蔡英文、賴清德的新兩國論,走得更遠,連兩國論提出時保留的國家統一都沒有了,而「急獨導致急統,臺獨招來武統」,在兩岸關係沒有終局之前,在臺澎金馬堅持中華民國是理所當然,可是新兩國論正在把中華民國臺獨化,賴清德說中華民國國民決定中華民國跟大陸無關,這是「釋憲臺獨」,一樣危險,至於大罷免期間他說中華民國派反共、臺派護臺,因此吸納中華民國派,值得大家思考中華民國派跟臺獨的差別。
他依據《憲法》提出三條標準,其一,中華民國疆域依固有領土,絕對不是隻有臺澎金馬,因此臺灣大陸同屬一箇中國不應是問題,其二,「國家統一前」就是現狀,除非能改成「臺灣獨立前」,但現狀就是國家統一前;第三,身分認同,《憲法》第158條規定「教育文化,應發展國民之民族精神」,這個概念是民族認同,所以臺灣人也是中國人,我們才能據此要求大陸兌現「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承諾,這種身分認同完全不違揹我們作爲道道地地臺灣人。符合這些標準纔不會變成遭扭曲的中華民國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