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一:投資停、辨、緩

臺經院院長張建一在臺灣證券交易所官網《觀點》中爲文指出,在川普2.0之下,全球陷入投資的不確定性年代,在此期間,面對市場各種資訊,投資人宜保持「停、辨、緩」三原則。圖/本報資料照片

臺經院院長張建一在臺灣證券交易所官網《觀點》中爲文指出,在川普2.0之下,全球陷入投資的不確定性年代,在此期間,面對市場各種資訊,投資人宜保持「停、辨、緩」三原則;尤其在金融操作難度升高下,建議投資人可選擇市值型ETF,以及近期推出的主動式ETF與多資產ETF等商品。

張建一以「不確定年代下的理性投資策略」爲題,從「川普2.0下全球陷入投資的不確定性年代」、「不確定性年代任何未經證實的消息易造成羊羣踩踏危機」及「不確定性年代應有更加理性的投資思維」三方面分析,爲投資人提供投資方向。

張建一指出,川普總統迴歸白宮後,以急行軍之姿,簽下上百條行政命令,包含移民及對各國關稅。其漫天喊價與捉摸不定的商界談判策略,套用在國家對外經貿關係上,讓全球金融股市陷入強烈不安與恐慌,全球金融市場宛如搭乘雲霄飛車般急殺又急拉。

他強調,川普政策搖擺的不確定性,相較傳統政治領導人對外決策程序與手段,讓過去認爲「不可能」的行徑,成了「不排除其可能」,更加助長未經證實的假訊息、不實臆測資訊在市場上流竄,投資人也更容易相信併產生心理恐慌,進而做出衝動不理性的投資決策。過往對於個體在羣體中受到其他成員行爲影響,而採取相似行動之現象,稱爲羊羣效應,現今儼然成爲激烈的羊羣踩踏危機。

張建一綜合整理川普的貿易關稅戰,細究地緣政治和美國經濟議題,主要核心目標在於解決長期貿易逆差、美債、美國財政赤字等問題,以及美國製造業迴流等四大目的,同時對中國大陸長年不公平貿易、第三地洗產地規避關稅、未兌現WTO開放及改革市場承諾,進行全球圍堵大陸的政經戰略。因此,建議投資人須多花些時間來了解這些美國政策大方向。

除關稅影響信心外,針對近日新臺幣猛烈升值,張建一強調,除了外匯禿鷹蓄意炒作,也因醞釀一段時間臺幣升值至13.3元的不實謠言在媒體和市場流傳,加上川普關稅戰造成股市投資疑慮,大陸拋售美債回擊關稅疑雲,甚或白宮顧問的「百年零息美債」,美債也確實出現崩跌,導致股債雙殺。

張建一指出,但實際上美債下跌並非來自大陸拋售,而是高槓杆的「基差交易(Basis Trade)」爆倉清算所致,美財政部也澄清百年零美債一事。但仍引發國內出口商對美元失去信心預期性恐慌心理,大量拋售美元所致。

張建一併表示,當前爲臺美關稅談判關鍵時刻,央行並未積極出手干預震盪的外匯市場,遭市場解讀是來自美談判給予的壓力。同時多家媒體報導韓國央行承認美國施壓貨幣升值,讓市場對央行及政府產生質疑,但經還原其原意後,證實「施壓」一說是子虛烏有。

他說,由此可知,在不確定的年代,投資人很容易無所適從,市場任何未經證實的資訊均可能影響投資人的心態,進而影響投資決策。但往往事後來看,當下所作的決策不只錯誤,甚至對自已資產產生重大傷害。

張建一分析,全球市場未來將面對諸多且持續性的不確定性,也將使得金融投資的難度大幅提高。在此期間面對各種消息,尤其是農場資訊,投資人宜保持「停、辨、緩」三原則。

他提醒投資人收到市場各種消息後,1.應先停止衝動性的立即決策;2.應先辨別資訊來源及其正確性,除媒體報導外,也應以長期具公信力的專家觀點做多方確認,若涉及政府機構決策,待官方正式公告爲宜;3.應放緩投資步調,不論投資個股或是期貨,勿過度融資陷入斷頭風險導致慘賠身家。

張建一也建議投資可考量選擇市值型ETF,另近期推出的主動式ETF與多資產ETF,也提供投資人更多元的選擇,可滿足達到風險分散與資產配置的需求;最重要的是,在不確定的動盪金融環境下,是可以降低投資人恐懼下穩健的投資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