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優化營商環境 培育新質生產力路徑研究

張家口市委黨校 周成東 呂麗梅

“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係。”而優化營商環境本質上是爲了改進生產關係,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促進新質生產力的形成與發展。

一、營商環境優化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密切關係

(一)營商環境與新質生產力互促共生

一方面,優質營商環境是新質生產力的孵化器。新質生產力的形成與發展離不開堅實的法治保障、高效的政務服務以及公平的競爭機制,其釋放出的“磁場效應”,不僅能促進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的流動共享,更能激發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深度合作與創新聯動。另一方面,新質生產力是推動營商環境優化的動力源。新質生產力的創新不僅體現在技術層面的革新,更涵蓋了商業模式、管理方式等多方面的深層次變革,引領優化營商環境新方向。

(二)以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促進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是新發展階段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內在要求和重要抓手。新質生產力的培育需要依賴科技創新、技術進步等因素,而這些因素的發揮,只有在良好的營商環境下才能實現。因此,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對於經濟健康發展,激發市場活力,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二、張家口培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基礎和制約因素

(一)張家口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基礎

張家口立足自身優勢,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一是“數字生態”發展良好。全域年平均氣溫7℃,有利於數據中心設備節約能耗。作爲國家“東數西算”工程京津冀算力樞紐節點城市,張家口數字經濟的發展成爲推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二是豐富的風能和太陽能資源優勢。作爲全國唯一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範區,張家口通過以資源促產業,形成了智能風機、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等多個產業鏈條。

(二)張家口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制約因素

制約因素主要表現:一是城市創新能力相對偏弱。尤其是重大原始創新能力薄弱,科技研發與產業發展需求結合不緊密,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撐能力不足。二是傳統產業的轉型壓力。目前傳統產業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缺乏信息技術支持。三是新質人才資源供給不足。相比於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張家口在教育、醫療、文化等方面資源匱乏,難以滿足高端人才對高質量生活的需求。

三、張家口優化營商環境培育新質生產力的路徑

(一)以健全完善的政策環境挖掘新興產業潛力

精準制定政策、快速兌現政策、及時評估政策、適時完善政策。強化對民營企業扶持,重點解決政府欠款問題,保障企業生產。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解決企業發展短板,如大數據企業的電價成本優化問題;建立健全多元化融資渠道,鼓勵風險投資、私募股權等資本進入新興產業;完善科技創新政策,實施科技攻關工程,激勵創新成果轉化。

(二)以公正透明的法治環境保護創新創業動力

公正透明的法治環境是創新創業者安心發展的有利保障。統籌運用好產權保護、反壟斷等市場經營管理的法律法規。加強執法隊伍建設,設立知識產權服務平臺,爲企業提供諮詢、維權等一站式服務。幫助創新創業者瞭解法律風險,營造全民守法的經營環境。強化司法公平正義,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三)以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全面推行“極簡化”審批,爲企業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健全“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清單管理機制和常態化推進機制,進一步暢通經濟循環,爲市場主體提供更多機會。着力建設公平市場、塑造誠信市場、融入統一市場,以厚植地區發展優勢吸引先進生產力要素聚集,持續激發全市“新質”企業創新活力和發展動力。

(四)以保障有力的要素環境保持生產關係革新力

強化用地保障,暢通融資渠道,優化人才服務,爲企業提供全生命週期、全產業鏈條、全生產要素的優質服務。建立“一把手”高位要素保障機制,調度重點項目引進中的關鍵要素;利用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範區的優勢,爭取綠電配額,完善跨區交易機制,構建綠證綠電配額融資機制;聚焦戰略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支持企業技術研發和創新。

(五)以抱誠守真的信用環境保障市場運行定力

以法治思維規範信用體系建設。培育一批優質的信用服務企業,提高信用評價、信貸擔保等專業服務能力,加強交流合作,學習先進信用管理經驗;注重解決項目款項拖欠等緊迫問題,加強信用信息公示和共享機制。制定守信“白名單”、失信“黑名單”,完善信用懲戒機制。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強化信用協同監管及分級分類監管。

(六)以高效便捷的數字環境形成產業發展合力

緊抓張家口資源和產業優勢,以培育綠色算力發展爲契機,強化數字技術創新應用,全方位激發數據要素潛能。實施“數據要素×”行動,培育一批深刻理解行業特點、高度匹配產業需求的數據應用企業,加快各環節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充分發揮張家口地區數字產業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在要素優化配置和集聚創新上釋放新動能。

(作者:周成東,張家口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呂麗梅,張家口市委黨校市情教研室主任。該文爲河北省黨校(行政學院)系統科研協作項目2024年度課題《張家口市優化營商環境培育新質生產力路徑研究》(項目編號:XZKT24ZK002)成果)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