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羅厝天主堂文物館歷史活在日常 重新開放採預約參觀
彰化縣長王惠美參觀143年前西班牙直送臺灣的天神鍾。記者簡慧珍/攝影
歷史建築埔心羅厝天主堂原教室(文物館)今重新開放,除了展示原有的天神鍾、樂器、典籍等文物也播放訪談記錄片,縣政府承諾協助教會導入AI,讓更多民衆藉由科技認識天主教。
縣政府和文化局去年4月動工整修羅厝天主堂文物館,今舉辦修復工程竣工典禮,天主教會臺中教區主教蘇耀文帶領來賓和教友先進行教會祈福禮,蘇耀文灑聖水爲文物館送上祝福,再由縣長王惠美致辭感謝文化部文資局補助80%、天主堂自籌5%,加上縣政府配合款15%,三方合作以1476萬元修復這幢歷史建築。
王惠美指出,埔心羅厝天主堂是中臺灣第一間天主教堂,1905年神父馬守仁建立傳道師培育教室開始傳道,培訓100多名傳道師,教室在2000年轉作文物館,2002年登錄爲彰化縣歷史建築,具有宗教、文化與教育的多重重要意義。
王惠美說,縣政府修繕羅厝天主堂,同步辦理「天主教會彰化總鐸區教堂文物普查建檔計劃」,爭取文化部補助108萬元,縣府配合款72萬元,請財團法人天主教上智文教基金會執行計劃,將埔心羅厝耶穌聖名堂等彰化縣12座教堂文化進行系統化調查和數位化建檔,已完成395件文物的數位建檔。
主教蘇耀文表示,羅厝天主堂是蘊含愛與見證的地方,承載信仰的記號,是信仰者奉獻與堅持的結晶,是愛心、共融與服務的展現,他感謝文化部文資局、彰化縣政府和所有投入修復工程的團隊,更感謝羅厝所有教友持續地祈禱與守護教堂。
蘇耀文、臺中教區副主教黃清富、王惠美、文資局主秘張祐創、文化局長張雀芬、埔心鄉長張佩瑩、縣議員陳玉姬等宗教與政界人士,共同爲修繕完成的文物館開幕,王惠美進入參觀143年曆史的「天神鍾」,談到文物數位化,黃清富提到未來要導入AI,王惠美承諾羅厝天主堂若有需要,縣政府會全力協助。
彰化縣歷史建築埔心羅厝天主堂原教室(文物館)修復工程竣工典禮,高齡傳道師徐孝真乘坐輪椅趕來參加。記者簡慧珍/攝影
天主教會臺中教區主教蘇耀文、彰化縣長王惠美等人,共同主持歷史建築埔心羅厝天主堂原教室(文物館)修復工程竣工典禮。記者簡慧珍/攝影